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2014-04-29刘仕材
刘仕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出台,行政事业单位有了内部控制的方向、准则以及实施依据。相对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缺乏行之有效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多年工作情况和对一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并制定相关的手册。在实际工作中,有60% 的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单位内部控制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财务负责人,内部控制部门成员50%是财务人员或者和财务有关的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但很多单位没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或者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许多单位的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不重
要,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认识不深。他们认为单位有预算、预算考核体系、年终财务决算,因此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有没有作用不大。同时,内部控制需要增设部门及相关人员,无形增加了单位的负担。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很薄弱, 财务管理制度很不健全。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人只把财务人员当做“管理员”,只负责管理资金,充当“付款人”的角色。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主管人员没有会计师以上职称,会计部门都是综合处或者办公室下的科室。
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就是《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会计法》、《预算法》,根本没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更没有财务人员工作职责。
③印鉴、票据的漏洞较多。印鉴、票据的管理这是会计基础管理中的基础,但很多单位发票的购买、领取、使用、保管全是一人负责。很多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一人负责, 还有的单位将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一人保管。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
④不兼容岗位现象存在。很多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普遍,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关键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 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个别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的单位出纳兼任档案保管或者发票领用保管, 个别单位出纳兼任对账,个别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甚至有些单位甚至会计兼任出纳,有些单位招标采购入库领用等都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完成。
⑤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很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安排部门或人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套,很多年没有盘点固定资产。比如账上有但实物不知去向、实物在使用但没有入账、单位间资产转移未办理任何手续(主要存在一级预算单位下的二级预算单位之间)、固定资产入账没有手续、领用人或者使用人没有签字手续等,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固定资产建立标签,但实际工作中基本无法达到要求。
⑥会计基本核算职能丧失。
会计核算是财会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会计基础工作之一。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序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的结果。目前很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原始单据、票据管理不到位。很多单位的原始凭据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如发票的单位是个人或者单位名称不对,发票的日期不开,发票的大小写不对称,发票的开票人只填写姓不填名,有的甚至什么都不填,有些发票合同和开票单位不一样,白条入库,购买1000元以上的资产没有固定资产申请单,没有出入库单,没有使用人签字,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内容都不符合规定等等。
二是账务核算不规范。很多单位账务核算不健全,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如发票是礼品,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汽车油费发票、手机发票、日用品、玩具、服装等以“其他”、“交通费”、“办公用品”等为名而报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很多单位基本没有计提折旧,更没有账务处理。有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时,不实行“收支”两条线,而是对冲后然后处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处理等都不符合规定等等。
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思考
1、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目前,财政部制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个制度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制度明确了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由于规定出台比较晚,很多单位还未执行,故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结合试行制度制订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内部控制部门以及任命内控人员,制订各自的职责权限等。
2、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会工作的主体,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单位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为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保障。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在实际工作,要树立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需要加大力度,采取具体措施,财政部门举行培训学习增强单位领导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3、加强财会基础规范要求工作, 建立内外审计监督的体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而会计基础中的工作是会计信息的原始凭据,只有会计基础信息完整、合规,才能反映出信息的真实。小到发票的填制日期,大到财务报表的反映都涉及到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报账人员、采购人员等的培训,使之注重会计基础工作,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条件。
内控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修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随时面临时代的挑战,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有序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