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佛山北帝官方祀典

2014-04-29申小红

寻根 2014年5期
关键词:铜像佛山仪式

申小红

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背景下,乡一级的基层社会里几乎没有哪位神祗的祭祀能够进入国家祀典的行列。

佛山(当时是季华乡)士绅及民众想要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神的祖庙,就得想方设法地通过一系列北帝显灵的造神运动,将“守土之功”都记在北帝的身上,使得北帝神具备进入国家祀典的资格。造神运动的契机是黄萧养农民起义军攻打佛山:从明正统到景泰年间,在抗击黄萧养农民起义军攻打佛山的过程中,佛山士绅及民众多次通过造神运动,不遗余力地扩大北帝神的影响,强化心理暗示作用,最终帮助他们打败了起义军。

佛山士绅将佛山地方武装打败农民起义军的功劳附会在北帝身上,通过地方官逐级上报至朝廷,希望能让北帝神跻身官祀的行列。

礼部官员结合佛山地方士绅的奏章,对佛山北帝祭祀是否有资格入围官方祀典进行了实地勘察。经朝廷核准,“遂敕赐神祠为灵应祠,春秋遣官致祭”。至此,佛山北帝祭祀由民间的淫祀、私祀、民祀正式上升为国家祀典,官祀也正式滥觞于佛山。

论意义、符号和仪式,在中国的正统宗教或者说官方承认的宗教之中,当数道教最为繁杂多样。三日以上的道场逐日按顺序而进行的法事有: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请圣、扬幡、诵经、礼忏、宣榜、回向、送圣、上大表等等。

关于春秋谕祭的官方仪式,佛山地方文献并没有留下多少资料,再加上《灵应祠志》的散佚,我们只能在佛山地方志中找到一些片段和线索。

据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二月十五日谕祭灵应祠北帝。先一日,绅耆列仪仗,饰彩童,迎神于金鱼塘陈祠。二鼓还灵应祠,至子刻驻防郡二侯诣祠行礼,绅耆咸集。祭毕,神复出祠。

这里所说的谕祭是指春祭。主祭官是“驻防郡二侯”,而且官祀时“绅耆咸集”,由此可以想象其仪式的隆重,场面的壮观。秋祭日期是八月十五日,“仪同仲春”,可见春秋谕祭的仪式是相同的。

北帝神像原有三尊,中间为北帝大铜像,俗称“坐宫”,东侧为北帝文神小铜像,西侧为北帝武神小铜像,俗称“行宫”,均铸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后来由于北帝文神铜像丢失,东侧改奉观音菩萨。

大铜像位于祖庙正殿的紫霄宫内,高九尺五寸(取“九五之尊”之意),约合3.17米,重5000余斤。该造像身着文官彩袍,面带微笑,跣足端坐,是传统社会里官祀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真武大帝铜像。

武神铜像,位于祖庙紫霄宫西侧的神龛内,通体镀金,高0.8米,身披铠甲,足踏龟蛇,左手食指朝天,右手按剑(现剑已丢失),造型威武。明清以来,该铜像主要用于奉神出巡时供民众膜拜。

在北帝大铜像前,有一红砂岩石雕神案,宽2.66米,高1.44米,正面为通体高浮雕的花果纹、龙纹,明朝景泰年间制作。

金漆木雕神案共四座,分别安放在前殿和正殿,用于摆放锡五供、铜五供等器物。

供品有二组:正殿铜五供,通高1.2米,总重420斤,清嘉庆年间制品;正殿锡五供,通高1.75米,民国年间制品。

祭器有硎二(即汤盂,用来盛庶馐裁羹)、豆五(有火焰者)、铺五(圆而鼎足者)、簋五(方者)、簋五(圆而无足者)、筐五(竹器圆者)、笛五(竹器方者)、盘五、爵三。

祭品为豕一、羊一、斋供五、荤供五、熟供五、生供五、饼供五、面供五、京果鲜果各五、糖供五。

其中祭器九大类共计40件,祭品11大类共计47种。

大铜镜直径1.33米,嵌入木匣后呈八角形,春秋谕祭时,供主持祭祀的官员及乡绅在仪式开始前正衣冠之用,明代嘉靖年间制品。

铜鼎一套三个,一大两小。大的通高1米,直径0.71米,摆放在北帝大铜像前;两个小的通高0.86米,直径0.62米,分别摆放在观音铜像、北帝小铜像前,其造型、纹饰、刻款等完全一样:三足圆直、折沿深腹、立耳平唇、夔龙蝉翼纹饰,光绪年间制品。

铁鼎一个,摆放在前殿中央,双耳上的铭文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小的香炉有三个,带圆座,通高0.51米,丰肩、圆腹,兽环耳三足,均为铜质,均阴刻“灵应祠”三字,分别摆放在北帝大铜像、北帝小铜像以及观音菩萨像前。

大的香炉主要有三座,两个铜质的、一个铁质的,分别摆放于前殿、香亭和正殿。香亭中摆放的刻有“灵应祠”阳文的镂空狮纽盖铜鼎炉,云龙纹炉座,通高2.3米,重约1吨,折沿、直颈、鼓腹、狮首含胫三足。

奉神出巡的用品

1.神舆与座椅

神舆即北帝出巡时乘坐的轿子,光绪年间制品,高1.95米,宽1.05米,其通体髹朱漆,左右及后背挡板共镶嵌了十二块金漆木雕饰件,有双蝠捧寿图案及云龙、行龙等多种形态的龙纹雕刻。民国《佛山忠义乡志·风土》记载:“(正月)初六日,灵应祠神出祠巡游,备神仗,盛鼓吹,导乘舆以出游。人簇观,愚者谓以手引舆杠则获吉利,竞挤而前,至填塞不得行。”每次北帝出巡时,佛山民众争着“以手引舆杠”,认为这样就会大吉大利,此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精致简洁的木制龙头座椅安放在神舆内,通高1.45米,其中座高0.68米,深0.6米,其通体髹朱红漆,座椅靠背、左右两旁及下部均镶嵌金漆木雕花板,极为精美。

2.四组仪仗

全套仪仗现位于祖庙正殿及香亭廊庑东西两侧,阵容庞大、种类丰富、器形齐全,共四组:

一组是金漆木雕云龙纹宫扇形高脚牌,八对共16件。牌上以浅浮雕“云海蝙蝠”做地饰,周边镂雕龙凤,开光处分别有“肃静”“回避”“污秽勿近”“紫霄宫”“无量寿佛”“玄天上帝”“谕祭”“敕封灵应祠”等字牌。牌子高0.8米,宽0.5米,连脚高1.9米,全部为实木料雕刻,漆黑地花纹,边饰龙纹,中间刻楷书文字并贴金,分别是:“肃静”一对,“回避”一对,“污秽勿近”一对,“谕祭”一对,“敕封灵应祠”一对,“紫霄宫”一对,“玄天上帝”一对,“无量寿佛”一对。每对牌子一面右上方书“光绪己亥年”,另一面左下方书“顺邑甘竹李敬慎堂敬奉”。脚部漆朱红色,上有“省城联兴街”或“许三友造”等铭文。

一组是铜铸佛道八宝仪仗。佛山民众称为“行香八宝仪仗”,八对共16件。以道教“暗八仙”即“扇、剑、渔鼓、玉板、葫芦、箫、花篮、荷花”和佛教“八吉祥”即“轮、螺、幢、伞、花、鱼、罐、结”相配成八对。一道一佛,和谐相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佛山北帝信仰的包容性。

一组是“灵应祠”兵器仪仗。35对共70件。包括刀、枪、剑、戟、棍、棒、槊、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等多种,造型美观,制作考究。

一组是龙头凿花铜御扇。共两对,扇高69厘米,宽48厘米,连红色木杆通高2.5米。黄铜合金铸造,分别有“灵应祠”“光绪己亥仲冬吉旦”“省城天平街仁兴盛敬送”和“紫霄宫”“光绪戊戌年保安醮敬奉”等铭文,另外还刻有仙人、龙纹、花草等精美图案和纹饰。

道教中的酬神谢恩的集体仪式称作“醮”,“凡醮都是示诚于天下,祈福神灵”。官方的仪式神圣而隆重,是地方官绅的特权,普通民众是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的,而亲民的巡游活动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参拜神祗的机会。

从官方的“春秋谕祭”仪式到奉神出巡的亲民行为,从内容到形式,一官方一民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有利于明清佛山士绅及民众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给各阶层提供了一个展示实力、能力和虔诚信仰的平台,让他们与神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另一方面有利于平衡八图八十甲各种势力及各土著居民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佛山社会的整合以及和谐建设。

佛山北帝的祭祀仪式及其包含的符号,一方面彰显朝廷对佛山北帝神祗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众多的祭器也展现了明清时期佛山铸造业的高超水平。

步入新世纪,佛山市政府本着“尊重传统民俗文化,营造和谐社会关系”的良好愿望,从2003年起,逐步恢复祖庙北帝诞的祭祀仪式等相关活动,2008年6月,以佛山北帝诞祭祀仪式为主要内容的“佛山祖庙庙会”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以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点,打造全新的北帝诞活动,在原有的仪式上增添了舞龙、舞狮、武术、杂耍等表演节目,活动期间还举办道教音乐会、道教文物展和民俗文化论坛等,大大丰富了该项民俗活动的内容,也带动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神功戏、金花扎作、金漆木雕、剪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佛山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佛山社会的和谐稳定。

(题图:紫霄宫)

作者单位:佛山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铜像佛山仪式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周恩来”号机车铜像悬挂方案设计研究
佛山瑞光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Talking strategies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