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民间信仰的世俗性
2014-04-29张峥嵘
张峥嵘
南靖民间信仰的世俗特征
福建省南靖县城新中山南路与和平路交会三角地带,并列有三座庙宇,分别供奉道教神玄天上帝、佛祖广济祖师和自然神太阳公。它们紧邻在一起,共享一方香火。其中兴仁宫居中主祀玄天上帝,左边陪祀自然神土地公,右边陪祀儒教先师孔子。旁边的祖师庙,主祀的是佛教圣僧广济祖师,左边陪祀的是伽蓝大王,这还是佛教的护法神,但右边陪祀的是与佛教没什么关系的应圣王。最典型的是山城镇紫荆山下的登云寺,供奉有儒、释、道神祗57尊。
南靖各地供奉的神明半数是古代圣贤,包括圣僧。这些神祗的特质是亲切可感,如关圣帝君(关羽)是忠义,赵渊元帅(唐漳州刺史陈元光的部将)是威猛。近年,有些百姓还供奉毛泽东,尤其是汽车司机,多有车里挂着毛泽东像,认为他能横扫牛鬼蛇神,辟邪作用突出,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南靖,多数人家中设有神龛。家庭神龛供奉最多的主神是关圣帝君。原因是他有两方面的世俗功能,镇宅辟邪和庇佑发财。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家庭,供奉关圣帝君作为财神的极为普遍。
在南靖,保生大帝崇拜和广济祖师崇拜盛行,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有医神的身份。供奉他们体现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普遍心理诉求。再如观音菩萨、注生娘娘、妈祖等,因其女性形象,被作为分管子嗣的神灵。兼于南靖百姓生育观念还比较传统守旧,因此她们备受中老年女性信众推崇。
梅林镇有座近400年历史的天后宫(供奉妈祖)。南靖是山区县,梅林镇更是毗邻永定县的山区乡镇,供奉海神妈祖似乎很没道理。追究一下历史,道理就显现了。梅林地处偏僻山区,耕地少,随着人口增长,生存压力增大,明清之际开始有很多乡民下南洋谋生。康熙年间,乡民特意从莆田湄洲岛请来妈祖神像回家建庙,祈求妈祖保佑出洋的亲人平安往返。直到现在,梅林还是南靖最重要的侨乡。这个例子说明,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地供奉哪位神明,民间信仰总是跟百姓的需求息息相关。
在县城街头巷尾和农村田间地头,搭戏台娱神,最多的就是在元宵节和春节前后。这很好理解:要让神开心,还得人有空。山城下吴埔边庵庙会日子原来是三月十五日,三年前改为正月十二日。这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平时很难请假回家。春节期间普遍要回家团聚,庙会人气才旺。这种“神遂人愿”的实质就是民间信仰顺应世俗变化,顺应生活需要。
船场新溪尾安善堂同堂供奉有三尊广应圣王(东晋重臣谢安),其中漆成金色的是镇殿神,居中坐镇殿中。两尊黑脸的,较大的一尊用于节日安奉在轿子中巡游“庵门下”全境。较小的一尊,信众办乔迁、结婚等喜事时,可以迎请供奉于家中厅堂,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也就是说信众的需要是寺庙首要考虑的问题。
南靖有个比较特殊的神——民主公王,没有神像,只是香炉。有的香炉有虎头虎爪。其信众主要分布在南坑、船场、书洋一线,估计与历史上这些地区山高林密,野生动物较多有关。村民希望上山不被老虎所伤,作物不被野猪糟蹋,供奉民主公王体现了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重和畏惧。
南靖民间信仰的世俗功能
南靖乡间有许多庙宇,各庙宇每年都会“做闹热”(庙会),进行各种信仰活动,如建醮、游神巡境、演戏等。庙会期间家家户户要设筵待客,请来宾看戏,借以沟通亲情友情。在难得有娱乐活动的年代,看戏是很好的招待。邻居之间会互相比较谁家客人多,客人多的人家脸面增光。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做闹热”是亲友联谊的重要日子,往往比春节还热闹。
村庙之间也有交往。其中主要是祖庙与分庙的交往。分庙每年至少有一次赴祖庙进香朝圣。分庙的建立一般与早年人口迁移,宗族分支到新的地方开基有关。所以赴祖庙进香朝圣往往也是认祖活动的一部分,这是庙宇的社交功能表现之一。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迁移,有些宫庙香火远传到台湾。当下这些宫庙成为对台交流的重要场所。如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同胞有组织地到山城关帝庙进香就有十余次。
另外,在重大节日,一定范围内所有庙宇一起将神轿抬出,伴随舞龙、舞狮、“龙艺”等队伍,参加赛会游行。名为让神聚会,实质是村社之间互动。
庙宇还是老年人平日聚集的场所。老年人在此喝茶、聊天、打牌、看报,组织同好吹拉弹唱。在平时,庙宇也发挥着文化娱乐功能。
南靖百姓普遍有年初到庙里抽签问平安,年终还愿赛神的做法。如有不顺,求神保佑,添油或报个“头家名”(认承庙会开支)许愿。民众委身神明的守护保佑,生活上自然就有安全感。平时遇到不能决断的事情,通过向神明问签,请求指示,做个决断。虽然缺乏科学性,但是犹豫不决的事情总是在两可之间,有个决断比没有好。
南靖世俗化信仰存在的问题
1.文化内涵不足
现在寺庙管理人员、信仰活动组织者主要是些老人。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民间信仰活动处于一种无序化状态,寺庙组织功能薄弱。寺庙有些历史文化内涵隐没不明,丧失应有的教育功能。寺庙名称、庙内匾额、楹联、雕刻、彩绘等的含义很少有人知道。一些文物保护不力,历史久远的石碑字迹漫漶。文化部门虽有整理记录,但是庙方没有掌握相关资料,也没有能力运用相关资料。
信众普遍不了解寺庙的历史和神明的由来,有时甚至叫不清神的名号。如大众爷,供奉的可能是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可能是孤魂野鬼的群体代表。民间还经常把地藏王菩萨也混称为大众爷。再如“三官大帝”,俗称的“三界公”,民间还经常讹为“三拜公”。可见,民间并不甚追究神的来历,糊里糊涂地到处烧香,“有拜有保庇”,信仰活动呈现盲目崇拜的状态。
一些信仰活动比较野蛮,但是却作为传统文化被固守。如山城镇鸿钵村“合兴宫”每年正月十四的“火烧旭”,活动中大量使用自制焰火“火梨儿”对人喷射。在两组人争夺神轿时相当暴力,甚至推挤入庙前池塘——庙会时正当冬季。民间信仰活动经常包含对村社尊严过度的推崇,对武力的过度宣扬赞许,以致庙会经常伴随酗酒、斗殴。
一些寺庙建筑、造像、壁画、书法等艺术性差,寺庙内外蛛丝纵横、落叶狼藉,卫生状况差,这些都降低了民间信仰的文化档次。
2.资金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南靖的宫庙大多数进行了翻修、重建。宫庙建筑金碧辉煌,古典建筑造价高昂,有些地方还存在互相攀比现象。这些建设资金有的是群众自愿集资,也有不少是摊派的。
一些信仰活动铺张浪费。以金山镇正月二十日火把节为例。是日当地汇集数十尊神像一起游街,该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燃放大量烟花爆竹。很多居民争比排场,要比别人燃放得更多更响,持续更久。有的还请许多亲朋来自家门口帮忙燃放。一夜耗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大有人在。各地庙会请客普遍互相攀比,客人越多越好。数天流水宴,不用报到,随到随吃,靡费惊人。
信仰活动以奢侈为荣,一方面无谓地消耗了民间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乡村低收入者的自卑感、失落感,加大了他们与主流社会的距离,加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难度,其危害不可小视。
与台湾地区比较,明显的差异是,南靖的寺庙很少参与慈善事业。南靖寺庙的收入,主要用于寺庙本身的再建设、演戏、演“龙艺”等,这些开支意义不是很大。我们看到山城碧阳宫2012年总开支37万元,用于慈善的资金不到2万元,仅占5.4%。进行再分配,扶助贫弱本应是寺庙的一项重要功能。
3.功利性显著,道德感化功能薄弱
从调查来看,信仰者的目的极少表述为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等,而是祈求平安、财利、进步等,功利之心坦白公开。患病者拜神以求去病消灾,无子者拜神以求得子,家有考生者烧香以求金榜题名,无不出白功利之心。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避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赐给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
调查发现,拜神的频度分布与职业关系相当密切。原来我们估计农民参与频度最高,调查结果是商人比农民高出非常多。参照调查对象参与信仰活动的目的,我们的解释是现代农业的稳定性比较高,而商业活动的收益不确定性更高。风险越高的行业参与信仰活动的热情越高,这也体现了信仰的功利性。
与宗教信仰追求心灵净化,强调奉献不同,南靖民间信仰的普遍状态是在许愿还愿之间,人神进行着一种利益交换,甚至还可以讨价还价。老百姓可能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怎么取悦神明,从神明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寺庙组织也很少主动进行道德宣教。寺庙获得巨额收入,也鲜有投入慈善事业。这样的民间信仰,道德感化功能非常薄弱,甚至是缺失。
南靖民间信仰发挥着许多正面的功能,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民政管理、文化管理部门应加以积极引导。肯定和强化其正面作用,指出并修正其存在问题。民间信仰可以做到既承续老传统,又适应新形势,也可以消除负面作用,发挥更大、更多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