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04-29邹长明
邹长明
摘要:新形势下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还是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分析制约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探索新形势下篮球训练工作的新方法,为体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对策
在社会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和教育资源大整合的环境下,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及时制定出一套规范、完整的管理体制,使其管理滞后,陷入较为混乱的状态。新形势下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新形势下篮球训练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
一、制约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篮球运动训练选材科学化程度不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篮球竞技训练的发展。科学选材是运动训练的重要一环,教练员普遍深知选材的重要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中规定:运动学校应当配备必要的运动训练科研设施、设备和专职的科研人员,加强训练监控、训练恢复和医疗保障工作,提高训练质量 。但据调查了解,河南省大部分地市体校的科研室、医务室、科研资料室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专职科研人员,科学选材、训练设施缺乏,设备陈旧,教练员多凭经验选材;
(二)“学训矛盾”依然突出,没有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通过调查,河南省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仍然严重,体校以训练为主,学习为辅的思想依然存在,长期大运动量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压力,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年复一年,导致队员学习成绩下滑,学习积极性受挫,使得队员较低的文化素质基础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员丰富的专业的训练资源和普通中学里雄厚的人力资源、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结合,相互支持,相互发展。河南省有些地市也在尝试“体教结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体教结合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体育运动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输送网络不畅。通过调查了解,河南省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输送网络不畅,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输送网络。其一,由于前几年县级体委并入教育系统,县级体校相继解散,且业余体校生源短缺等情况,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没有了下一级训练网点的培养和输送,造成市级体校选材面窄,篮球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其二,向省专业队输送没有保障,竞技水平达不到要求,输送率低;其三,向大学输送,学习成绩不理想,达不到高等教育与运动竞赛的要求;其四,文化基础差,技能单一,进入社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长期存在“招生难、升学难、出路难”三大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整个篮球人才培养工程不通畅,制约着我省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四)体校经费投入不足,比赛机会较少。通过调查了解,普遍教练员认为,体育运动学校对篮球项目的资金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训练器材和比赛资金,教练员、队员训练补贴欠缺;大部分教练员认为每年参加的正规比赛机会太少,不能很好地让队员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发现不足、提高自己,同时也造成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 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对策
(一)完善体校管理机制,改革训练培养体制。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要求,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篮球训练的运动规律和文化教育的学习规律,对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优势资源进行强强联合,实行“体教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篮球后备竞技人才。体育与教育部门应该统一认识,在文化、训练、思想上制定统一管理制度,共同发展,加强沟通与协调,根据我省省情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法规和政策,由体育系统单一的训练培养体制,逐步形成“小学——中学、体校——大学、省队——国家队”的训练培养体制。
(二)提高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科学选材和训练是篮球竞技后备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省各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在科学化选材与训练方面不太理想,主要体现在选材内容、选材手段落后,训练计划制定不规范,运动员成材率低及教练员缺少培训学习机会等。因此,应该加强我省中小学篮球运动的普及工作,增加篮球人口,只有中小学参与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多了,体校的选材面才会广,才能选到好的苗子,继续培养,提高我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练员是运动队的组建者和管理者,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教练员的工作过程就是对运动员的塑造过程,工作的成果就是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教练员的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特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成材率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教练员除了应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制定与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并且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检查,保证选材和训练的科学性。努力提高教练员的学历,加强教练员职称评定、生活待遇、聘任等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实施。鼓励教练员对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由省、市级管理机构有计划的安排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三)创新办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体育运动学校丰富的训练资源和普通中学优良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改善学训矛盾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体教结合是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趋势。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体校与大学”、“体校与中学”、“体校与社会”等多种灵活的办学模式。体育运动学校的中专学历和过去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运动学校的篮球运动员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省专业队,继续进行训练培养,大部分队员将进入社会或考大学,这样体育运动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将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学生的要求,要进行创新改革。结合本区域,本学校的自身优势,可以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对准备考大学的队员进行辅导,对不能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队员,可以结合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技工类专业课程,也可以增设社会体育辅导员等体育类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实行学分制等学习制度。体育运动学校在新形势下,应该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
(四)多渠道提高经费来源,完善竞赛体制。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体育局、学校等单位对篮球运动的扶持和经费投入,根据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体育产业化优势,进行有偿培训、有偿训练,有偿输送等,争取社会企业的赞助等。比赛是对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成果的检验,比赛经验的积累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条件。完善竞赛体制,严格对于资格的审查,杜绝“以假代真”,“以大代小”等打假球现象;由省市级体育、教育部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增多参加正规比赛的机会,以此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给我国的篮球运动储备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的更好发展,完善体校管理体制,改革体校篮球运动训练培养体制,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选材与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创新办学模式,多渠道提高经费来源,完善竞赛体制是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良好发展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