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摄影强化历史的客观性

2014-04-29

中国摄影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取景框摄影术客观性

最近,日本政府个别官员又在否认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不过是日本政府几十年修改教科书一贯做法的延续。

人类是象征动物,用符号体系记录和传递信息,于是在信息记录和传递中就埋藏了大量的问题。当下的人如果做的是修桥建路的好事,千方百计想留住,于是很重视记录和宣传;相反,如果自己做的是坏事,就想抹去痕迹,如果抹不去就用假的覆盖真的。这种现象在某些国家层面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比比皆是,所谓揽功诿过,正是此意。春秋笔法是史家的智慧,肆意增删则有当下人的意图。而后人会如何看待历史呢?也是选择性记忆在作怪,想要的就大说特说,不想要的就千方百计抹去或覆盖。对于先辈的丰功伟绩,大肆鼓吹,对于先辈的污点和罪责,则否认或辩解。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确实如此。但历史学的终极目标还是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全世界有大批学者致力于此,形成了历史学的正能量。

在批驳日本官员的谬论时,德国知名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提到了我们都知道的那本《拉贝日记》,但这次不同的是,他强调了其中保存有80多张照片。他是把这些照片当作比文字更有力的证据来言说的。这让我们再次思考摄影的价值和作用。

摄影的客观性与人类追求真相的强大内驱力相结合,使影像产生真实的力量。在没有摄影术的漫长年代,人类事件都要靠文字来记述,人为的忽略是最明显的缺憾。而摄影术虽然有主观选择性,不想要的东西被排除在取景框外,但取景框内的信息存在能够不加取舍地保留,如果不是后期“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的话。只这一点,已经能够为历史加强客观性了。1839年后摄影术推广,使当下发生的事件有了影像的记录。影像记录的历史才175年,已经为人类积累了大批珍贵影像,言说历史的客观性大大增强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扭曲历史的难度加大了。而从21世纪开始的数码技术,使摄影实现了大众化和日常化,普通百姓在人人能够书写的基础上,做到了人人能够拍摄,那从21世纪开始的历史,如果要像过去的历史一样随意涂改,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是在强压之下销毁很多人都拍摄过的某一事件的影像,也很不容易。这为类似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劳工的存在等施虐者的作伪,平添了多少麻烦啊!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

一切都会过去,唯有影像留存。在21世纪,我们也许不会遇到类似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但作为摄影人,我们有天职,就是要用影像强化历史的客观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努力:一是强化历史意识,努力站在高处,看到远处,用百年目光看现实,懂得什么是值得记录的、什么是必须记录的;二是要强化保管影像的意识,自己拍摄的东西要分类储存,做好时间、地点的说明;同时要保存好原数据文件,以良好的习惯保存这类影像,而不是只保管调修过的影像。

你可能不知道后人会用到什么,但应该知道自己应做到什么。

这就是摄影人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取景框摄影术客观性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论克劳德·洛兰的取景框
客观性与解释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学校一角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曼谷半岛酒店 都市绿洲中的370个“取景框”
从自拍到自拍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