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丝黑穗病及防治措施

2014-04-29石宜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6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摘 要]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和产量,给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症状,并针对其防治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病害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68-02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一般与玉米品种抗病性不强、致病菌变异及连续重茬栽培等有直接关系。这种病害发病不是很规律,在某些年份个别地方危害较为严重,病株率会达到30%以上,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一、玉米丝黑穗病症状与表现

玉米丝黑穗病的一般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底端变大,内部变为黑粉,影响雄穗形成。相对于雄穗,雌穗则是果穗变短,底部肥厚,果穗内部由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构成,而苞叶未发生明显变化。

1. 玉米丝黑穗病在苗期的表现症状

在病理上,玉米丝黑穗病属于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染病的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型,幼苗生长受到威胁,节间距离缩短,叶面颜色呈现深绿色,幼苗心、叶卷曲,似鞭状;有的叶面会出现黄白色条斑,与叶脉相平行。穗期雌穗和雄穗都会此病害受到影响,如果染上此病,受害植株将会颗粒无收。

2. 玉米丝黑穗病在成株期的表现症状

成株期玉米丝黑穗病病状有两种类型:(1)黑穗型:表现为病穗果穗短,底部粗大,顶端尖细,不吐花丝;整个果穗除苞叶外变成黑粉包外,在内部还混有明显的丝状及主维管束组织。(2)畸形变态型:雄穗花器变形故而无法生成雄蕊,出现颖片多叶等症状;雌穗则是颖片过度生长章成管状的底部较粗、顶端略细、中间空送、长短不齐的长刺,呈刺猬头状,整个果穗由基部向上畸形丛生。一般情况下,田间病株多为雌雄穗同时受害。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介绍

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直径9~14um,表面有细刺。玉米丝黑穗病菌主要为害玉米的雄穗(天花)和雌穗(果穗),为害轻的雄穗呈淡褐色,分枝少,无花粉,重则全部或部分被破坏,病果穗较短,基部膨大,多不抽花丝,后期白膜破裂,露出结块的黑粉,干燥时黑粉散落,仅留丝状残存物。多数病株,前期不表现症状,植株较正常株矮1/3-2/5,果穗以上部分显著细弱。有的病株前期没有异常表现,但抽穗迟。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冬孢子在成熟前的内部由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孢子球状,成熟后开始分散。萌发冬孢子温度范围为25~30℃,25℃是最适合的温度,若是气温低于17℃或高32.5℃或缺氧时就会影响其影响萌发。23~36℃比较适合病菌发育,28℃最佳。酸碱度方面,一般中性或偏酸性环境比较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 PH4.0~6.0较为适合萌发,偏碱性环境则抑制萌发。

三、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途径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的侵染途径主要以冬孢子侵入土壤中或、混入肥料或粘附在种子上进行越冬。病害首次侵染主要是通过带菌的土壤,病害也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由于玉米生长锥生长较快,菌丝扩展较慢,未能进入植株茎部生长点,造成部分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无病的现象。

幼苗期侵入是系统侵染病害。玉米播后发芽时,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产生大量冬孢子越冬。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染病。

四、玉米丝黑穗病病状流行条件

1. 大面积种植染病品种

2. 土壤长期连续耕作

3. 带菌种子未经消毒、病株未采取焚烧掩埋等措施

4. 不适宜的土壤温、湿度等。大多情况下,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度在15~30℃范围内容易遭受病菌侵染, 25℃最为适当。

此外,海拔高低、播种深浅、种子存活力强弱等情况下都可能加重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几率。

五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耕种前要认真选取和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耕种中使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以及耕种后加强在栽种培育方面的管理等。

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取和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将会从根本上防止此病害的发展,例如丹玉13、掖单14等,这些抗病的杂交品种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2. 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是种子、土壤、粪肥带菌。要使得药剂防效果比较好治,则必须选择吸收性强、药效期长的农药。使用三唑类杀菌剂搅拌种子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上效果很明显,使用此方法防效在62%~70%之间。

当前玉米生产中用以下几种药剂处理种子值得推广使用:

(1) 用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0.2%~0.3%的粉锈宁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种1—1.5kg。

(2)一种方法是用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应当在种子重量的0.5%~0.7%;或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是种子重量的0.3%~0.7%。

(3)选用包衣种子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 拨除病株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雌、雄穗,但苗期已表现病状,且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将拨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以及抽雄后的病苗和疑似感染苗一一予以拔除。拔除的病株不要随意弃置在田间,要将其烧毁及深埋。

4. 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4.1 合理轮作与大豆、高粱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番耕作。

4.2 调整播种期并提高播种质量,注意播种深浅均匀,覆土薄厚适当。

4.3 根据发病情况,在苗期、生长期病状明显时及生长后期病穗未开裂散出黑粉(冬孢子)之前就予以拔除,并及时将病株并带出天地深埋。

4.4 施用干净的肥料以减少病菌滋生,勿使用带病的秸秆制作积肥。肥料要经过充分的腐透后再进行施用。另外,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减少病菌来源,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4.4.1选用抗病杂交种如辽单26号、掖单13号、农大335等。

4.4.2实行3年以上轮作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4.4.3药剂防治用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耕种前先浸湿种子,将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再进行耕种。

4.4.4早期拔除病株,对苗期有发病症状的品种或杂交种,应按照间苗完苗情况予以拔除。拔除病苗应做到坚持把“三关”即苗期剔除病苗,怪苗,可疑苗;拔节、抽雄前拔除病苗;抽雄后继续拔除,彻底扫残,并对病株进行认真处理。

4.4.5注重检疫工作,一方面坚持本站制种,另一方面做好产地调查工作,防止从外地调种时带菌种子由病区传入。

作者简介:石宜娟,女,(1973.10-),高级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植保工作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和防治措施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