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浅谈CFG地基处理
2014-04-29李丹丹曹勇
李丹丹 曹勇
引言:本文主要结合具体实例,对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基础处理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一、机理分析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又称为CFG桩,是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混合料,掺适量的水进行拌和,采用各种成桩机械形成桩体。通过调整水泥的用量及配比,一般可使桩体强度等级在C10~C25之间变动。常常在桩顶与基础之间铺设一层150mm~300mm厚的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称为褥垫层),以有利于发挥承载力,与桩体组合复合地基。
二、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一层,地上34层,建筑物总高度98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内未全部见有地下水,场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自下而上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
指
标
土
层
名
称 天然
孔隙比
标准值e 液性指数
标准值
Il 根据e、Il查得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
(kPa) 标贯击数
标准值N
(平均值)(击) 根据N查得的承载力特征值fak2
(kPa) 动探击数标准值N63.5
(平均值)(击) 根据N63.5查得的承载力特征值fak3
(kPa) 承载力
特征值
(建议值)
fak
(kPa) 压缩模量Es或变形模量Eo(平均值)(MPa) 内聚力
标准值
(平均值)
Cuu
(kPa) 内摩擦角标准值
(平均值)
Φuu
(度)
②粉質粘土 0.782 0.49 198 7.4(8.1) 156 150 Es0.1-0.2=5.9
Es0.2-0.4=9.0 33.9 5.2
③粉质粘土 0.864 0.92 128 3.3(4.1) 93 100 Es0.1-0.2=4.9
Es0.2-0.4=7.8 (37.5) (4.8)
④粉质粘土 0.728 0.37 236 10.0(11.3) 195 180 Es0.1-0.2=7.4
Es0.2-0.4=11.4 (49.4) (13.7)
⑤粉质粘土 0.736 0.46 223 11.8(12.8) 204 190 Es0.1-0.2=8.0
Es0.2-0.4=11.3 (48.2) (16.4)
⑤1粉质粘土 0.871 0.87 132 5.7(7.2) 124 120 Es0.1-0.2=5.6
Es0.2-0.4=8.7
⑥粉质粘土 0.765 0.42 213 13.0(14.2) 240 200 Es0.1-0.2=9.0
Es0.2-0.4=12.4
⑥1粉质粘土 (0.893)(平均值) (0.73)
(平均值) 143 (8.4) 171 130 Es0.1-0.2=6.8
Es0.2-0.4=9.0
⑦含粘性土圆砾 7.4(7.8) 420 300 E0=18.0
2.2 设计方案
桩端持力层为○6层粉质粘土,fak=200KPa,无法满足上部结构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为了达到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经济可行的目的,本工程提出了CFG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案,对○6层粉质粘土层进行了加固处理。考虑到上部结构刚度较大,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7.2m,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460KPa。
2.2.1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本工程CFG桩的桩径为4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端持力层为○6层粉质粘土层,Fsk=200KPa,端阻为400KPa。桩间距按1.5米考虑,正方形布桩,则置换率m=0.0557。
2.2.2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1.5-2计算单桩承载力如下:
式中: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面积置换率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Ap——桩的截面积(m2)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本次估算取0.8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本次估算取0.9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60=0.85×0.057×Ra/0.1256+0.95×(1-0.0557) ×200
得出:Ra=741KN,取Ra=750KN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1.5-3计算桩长如下:
750= (10.1×28+30×Li)
得出:Li=10.5米
总桩长=10.1+10.5=20.6米,取21米。
2.2.3桩身强度验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1.6-1计算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如下:
Fcu=4×0.85×750/(0.1256×1000)
=20.3N/mm2
经过上式验算,工程中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CFG桩有效处理深度大,能大幅提升地基承载力。设计时应根据建筑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实际地质情况灵活合理的选择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