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4-04-29陈敏
陈敏
[摘 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各国对其关注在不断增多,各行各业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就来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 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21-01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现状
1. 概念
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些年了,对其概念也存在诸多不同见解的认识,总体来说,就是实现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及生态的可持续。所谓生产的可持续性就是指要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而经济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在前一个的基础上使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最为关键,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必须要适应及合理利用规律,提高风险的抵御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2. 现状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为主,这类经济技术发展慢,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效率较低,而且人口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地区,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多数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式都是现代工业式的农业,属于一种资本高度集中、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以机械与农业化学为主要生产模式,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的破坏了农业的环境。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平衡,规模化经营的家畜养殖场的粪便、农产品加工产的废弃物及农业生产消耗遗留的废弃物导致污染严重;同时地下水、化肥及农业机械的过渡使用也导致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面积大幅增加;最后是农药等化学品的过渡使用导致残留,影响食品的安全;另外,人类的过度索取导致水土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突出。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新型替代农业发展模式出现,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否定了过于单纯追求利润的情况,主张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我循环过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人类对农业环境的干预。由此,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概念被提出,尽管侧重点不同,但追求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对自然力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这一模式的出现不可否认其带来的发展,但从发展中我们也看到,相对于西方发达农业地区的情况,发展中国家面临人、环境的压力较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多方共同努力,可以小面积的推行,然后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二、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在1962年的时候,美国学者卡逊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希望通过对环境的恶性影响唤起人们对环境的灌注,在1972年的时候麦多斯悲观地认为世界会随着人口与资本的增长而走向崩溃,引起世界关注。随后,各国政府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开来。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也开始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逐渐加大推广的范围。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农业自身而存在,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多方因素,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多方的努力,加大生态农业、三色农业、精确农业机集约型农业的发展力度,同时要在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下进行:
1. 生态农业
这里说的生态农业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农业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遵循整体协调的原则,实现再生子埝,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合理调控农林牧渔的生产,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产的持续发展,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2. 三色农业
所谓的三色是指绿色、白色、蓝色,最早这一理念是由包建中先生提出的,也是钱学森先生力推的一种发展模式,所谓的绿色农业就是指传统绿色植物种植业绩赖其生存的畜牧养殖业,其以土、水、光、气为基础;蓝色农业指水域农业,实现由陆地生物资源转向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白色农业是指以“微生物学”为科学基础,以“生物工程”为技术主体的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它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3. 精确农业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学者提出了“精确农业”的概念,同时将开始实施。精确农业就是指与传统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产出较低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的一种模式,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变率处理设备及决策支持等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获得农田小区作物产量与影响作物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4. 集约型可持续发展农业
这一观点最早是被我国学者刘思华提出的,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国情,适用于人多低烧、资源较为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是由持续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子自给率和商品率;持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优化农业生产的管理体系;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农业政策环境为内容的主要对策,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