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傅山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2014-04-29刘洋洋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傅山诗歌思想

山西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摘 要:历来关于傅山书法、医学、武术、交游、家学渊源以及其移民生活的研究颇多,而在对其诗歌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点。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毛诗序》)。被忽视的这一环恰恰是我们研究中最易发现问题和受到启发的所在。本文我们将对傅山诗歌所形成的四个主体特征进行分析论述,试对傅山诗歌思想特征做一探索分析。

关键词:傅山;诗歌;思想;苍劲老辣与任真自然

作者简介:刘洋洋(1992.6-),女,吉林通化人,山西大学初民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2

傅山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大家,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生于万历35年(1607年),卒于康熙27年(1684年)。一生在儒学,佛学,道学,医学,考据学,书画等领域都取得很高成就,堪称集这一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傅山家学渊源深厚,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称:“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傅山在《家训》中说,自六世祖傅天锡以来,世代读书为文。另其家以治《左传》、《汉书》为传统。在他38岁,即公元1644年,明王朝灭亡,清军入关,其思想体现出很浓厚的反清复明的色彩。独特的经历造就了其诗风苍劲老辣,诗歌质朴和思想隐晦,见解深刻独到,文词古奥的特征。

一、杜诗情节,诗歌以“骨气胜”

傅山于诗,极推崇杜甫,既有理论总结,又有具体实践。在《傅山全书·卷四十一》中,《以诗读杜诗》:“史之一字,掩却杜先生,遂用记事之法读杜诗。老夫不知史,仍以诗读其诗。……世出世间,无所不有。何其闲远,如高僧妙悟。”从中可看出,他对杜甫诗歌“闲远”、“妙悟”的推重。他有专门研究杜诗理论的文章《杜遇余论》(丁刊本《霜集》卷三十),遂在其诗歌中也贯穿了作诗以“骨气胜”的精神气格。其中语云:“韩文公五言,极力锻炼,颂之易见其义。杜先生五言,全不是锻炼,放手写去,粗朴萧散,极有令人不着意处,而却难尽见其意。然予人神解不在字句中,此处正是才之所关,文公必不能也。复曰:风雨雷电,林薄晦冥,惊骇膈臆。眉曰:诗写胸臆间事,得以叱咤斜拏尔。然此亦仅见之杜工部。”

在傅山诗歌中可见其“骨气胜”的特质:《青羊庵》(三首之一),“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颇有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傅山此时也是一位极有胸怀报负,又渴望苏世独立、保持着自己的情操的士子。《读史》中,“天地有腹疾,奴物生其中。神医须武圣,扫荡奏奇功。”约略可以体会出他那种忧国忧民,渴望为国除弊,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济世精神。《太行》:“紫盘天井上,青幕太行郛。风雨诗何壮,岗峦气不奴。争韩来破赵,报楚去趋吴。临老河山眼,苍茫得酒壶。”有杜工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苍凉,却又不失壮阔凛冽之气概,气骨苍劲。由此可见,傅山诗歌不论在明亡前,还是在明亡后都体现出了一种刚建的骨力。

二、“法本法无法”,灵活自由,重情的创作观

在《杜遇余论》(《霜集》卷三十)中,傅山说:“法本法无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非非法。如此知,如此见,解不生法相。”作者在谈到诗人的诗歌创作态度时,更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活自由,主张诗歌创作不应受形式主义的约束,要自然的抒发情感,而非刻意模仿,为文造情。诗要书写真感情,要以感情为诗歌结构的内在结构本位,而不可囿于既定规则的束缚,这一点也体现了自觉的创新精神。傅山不与旁人一般以古法为法,以合古法为指标,而是超出法外,随心所适,缘情所发,虽通晓古法,却也不以此来为作诗标准来限制自己的诗作。这一观点可在傅山的一些诗歌当中体现出来:

《贱杀》一诗,由题目即可看出直抒胸臆。“贱杀柳颜厚,不知春属谁?临风弄新翠,倒影翳清池。意自能张绪,观终不汉仪。快心须一剑,斫却看平夷。”诗人骂柳树不以折节为耻,依然临风舞姿弄影,愤怒之极,恨不能一剑将之砍断。感情之激越,毫无遮掩之意。

傅山写《枯木堂读杜诗》:“诗王譬伽文,词人乱佛子。云山花鸟逢,眼耳心手以。高才一触磕,直下到者是。好手拟中的,活语被参死。庄严非庄严,不似乃真似。可怜无寸心,得失傍故纸。非非法非法,一灯室则迩。”

诗人自觉将佛学思想中与天地融通的大境界注入其诗学思想,全诗中描述了一个诗歌创作的过程。“云山花鸟逢,眼耳心手以”,此一句强调从自然万物触入,“高才一触磕,直下到者是”,创作好诗也需诗人本身具备一定才力。“寸心”是诗人对周遭事物的彻悟,然而只傍于故纸旁,终究难以达到“求作佛者”之境,只有体会到诗心,不过多碍于外在形相,方是得其真谛。

三、“任天机”,朴拙,刚正,自然的艺术创作特色

傅山作诗讲求“纯任天机”, 《傅山全书·卷四十一》“凡字画诗文,皆天机浩气所发……”。针对当时以俗媚为美的审美倾向,他提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作字示儿孙》)”这套理论既反映了傅山书法的美学风格,也从侧面展现了傅山对于其诗歌的审美倾向。即体现本心、纯任自然、不假造作与刻意安排。《连苏从登岱岳谒孔林归信手写此教之》:“人松不人草,后凋已自征。况松乎岱岳,结根万仞嶒。奴人难攀缘,神山荫峥嵘。”另,《作字示儿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都是教导儿孙晚辈正直做人,任本心,不要伪装与做作。

《秋霁向岩寺檐下枕书卧偶尔造适树义不得》:“乃如玆一时,造适大无赖。诚然不在远,心亦无所会。万端莫知来,未劳经意汰。眼底长春花,不憎亦不爱。”可见作者内心已趨于平和淡定,随遇而安,随胸臆之所适而落笔,不假人工造作。

傅山在太原附近的土堂村居住的時候写过一组十首的《土堂杂诗》,体现了他诗歌宁静自然,萧疏闲适,尽得风流的特征。其中第五首诗作:“冬山静如睡,亦不废秀美。树外明一河,寒月与逶迤。幽人眠偶迟,独赏其如此。”“静如睡”、“废秀美”等用词朴拙,率真,正是思想的实际运用。

四、经世致用,关注生活的诗学思想

傅山是一个现实主义感极强的是人,主张“诗歌惟其时”,有一段傅山的随笔:“姚大哥说,十九日看唱。割肉二斤,烧饼煮茄,尽足受用。不知真个请不请?若到眼前无动静,便过红土沟,吃碗大锅粥也好。”鲁迅评价说,语极萧散有味。如上正是其思想重视生活实际,注重日常趣味和经世致用观的鲜活体现。

老辣苍劲的艺术特征,周作人《关于傅青主》:“古人云:姜桂之性老而愈辣,傅先生足以当之。文章思想正如其人,但其辣处实实在在有他一生生涯做底子,所以与后世只是口头会说恶辣话的人不同。”苍劲老辣却又实在有其底蕴和气力做支撑。自然任真,顾炎武评价其诗其人说,“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正是道出傅山诗歌苍劲古拙与自然求新的诗歌特征。沉痛凄怆,清人邓之诚评傅诗:“诗文外若真率,实则劲气内敛,蕴蓄无穷,世人莫能测之。至于心伤故国,虽开怀笑语,而沉痛即隐寓其中,读之令人凄怆。”追溯傅山由青壮年的激越到晚年心境阔大、万事洞明,达到如“眼底长春花,不憎亦不爱”的平和、恬淡、静寂。我们不仅体味出庄老与禅佛的一丝味道,更读出儒家的经世济民与救国的深挚真情,也看出傅山思想富有开创性和灵活重自然,真性情的特质。风雨雷电,林薄晦冥,惊骇膈臆,气度万千,说不尽的傅诗思想艺术特征,留待后人继续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傅山《霜红龛集》,清宣统三年山阳丁宝铨刊本,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

[2]向奎《清儒学案新编》(第一卷),山东:齐鲁书社,1985年

[3]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4]侯文正《傅山传》,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5]侯文正《傅山诗文选注》,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6]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7]傅山《傅山全书》,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8]王炳燮《国朝名臣言行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9]严迪昌《清诗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10]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1]郭绍虞《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傅山诗歌思想
诗歌不除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傅山的“四宁四毋”
思想与“剑”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诗歌岛·八面来风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