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深化小学数学教育

2014-04-29孙亚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启蒙小学教育

孙亚斌

【摘要】 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启蒙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育则是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者应当充分发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学生终身学习与今后发展考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浅显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教育;启蒙;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所有数学教育者的共同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仍未开始形成,思维能力亦是处于较低水平,一切都有待于教学者去引导、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能对学生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使其学会思考.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与进步的原动力,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即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思维活动,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使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去看待及解决问题. 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小学数学教育的成败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教学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思考氛围的营造

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思考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思考的愿望,想要进行思考,这是无法通过知识讲解与一般的教学活动达到的,应为学生创设适合思考的情境与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引导他们进行相互交流,思考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学生可以将产生疑问与进行思考的过程与教师进行探讨,作为教学者,应当有耐心与包容力,细致地引导学生,对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鼓励,而非直接说出结果或对其进行嘲讽. 小学生具有孩子活泼的天性,要让他们发挥积极性进行自主思考必须掌握正确合理的方式,切忌使用强制的态度,这样不仅难以使学生学会思考,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畏惧与厌倦.

二、创设益于思考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学是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 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何选择一种最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方式是每个教学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情境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年龄较小,缺乏经验与知识、能力的孩童,因此,不能采取使学生完全独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内容教学时,教学者应当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在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之后,小学生能产生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让学生在生活中仅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出其他方位则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指出教室中的这四个方向,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其为顺时针排列的规律.

思考需要启发,思考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不直接将已经证实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让其自己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进行思考,得出答案. 例如在进行关于圆周率内容的教学时,若直接告诉学生圆周率约为3.14,让学生直接带入计算,则学生对这个结论就仅仅停留在识记的阶段,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大小不同的圆周长与直径进行测量,然后填写表格,对二者关系进行猜想,并且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学生在进行长时间的讨论与论证后得出基本的倍数关系,而后教师再进行“圆周率”概念的引入.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记忆更为深刻,也有助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

温故而知新是中国古人提出的拓展学习的妙方. 在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教学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知识内容的特点提出具有深度与较强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不同见解,形成争论的局面,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出真理,产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进行圆周长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后,学生充分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圆周长与什么有关?当学生通过思考与计算得出可能與直径有关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让许多数学家为其着迷,两者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效果.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做题练习,在布置练习题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具有研究性、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45只小猫要渡河,有三种竹筏子,大竹筏子每次可以渡10只小猫,需要三个人合作看管;中竹筏子每次可以渡8只小猫,需要两人合作看管;小竹筏子每次可以渡5只小猫,只需要一人看管. 请问:怎样安排小猫是最佳方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怎样可以最快渡河,哪种方法需要的看管人员最少,等等. 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思考,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上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小学数学教育中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项,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与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翟菲菲. 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青年文学,2009(14).

[2]肖自荣. 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1(5).

[3]王俊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小学数学网,2011-10-22.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启蒙小学教育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启蒙探析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