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2014-04-29王兴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启发性层次性思维

王兴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纠正错误,运用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 因此,以问题作为载体的提问教学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的传输,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调节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课堂,达到教学相长.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力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平台,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探究知识的殿堂. 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些不辨难易、不分对象的提问,零敲碎打、毫无联系的提问,单调、陈旧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些随心所欲、突然袭击、以问代罚式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提问的作用,还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局,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因此,课堂提问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和谐,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1. 提问要目的明确,讲究针对性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便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重要教学手段. 提问是为了达到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活动、发展惯例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获取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加强学法指导等多项目的. 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功效. 千万不能随心所欲,随意发问.

2. 提问要因势利导,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信号. 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信息呈现和设计的情境,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和启迪,要避免那种不分粗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的学习.

3. 提问要循序渐进,讲究层次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此外,要求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问都能得到发展.若提出的问题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要求,不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知识的层次性,更要“备好”学生的层次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应了如指掌.

4. 提问要联系实际,讲究趣味性

单一、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 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另一个把握提问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讲究提问方式,适时运用一些小花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快乐地接受,愉悦地学习. 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点名与点评. 在提出问题之后让一名学生点同学名回答,被点名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是需要帮助时也有点名权. 实施这一措施之后,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一名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 那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由于怕被同学点名,也都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之中. 实施这一措施之后,全班每一名学生都分别被同学点名,都各自得到了发展. 这一措施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由学生主动站起来点评同学回答精彩的地方,指出同学回答有误的地方,让学生相互之间直接沟通交流. 这一措施可以使学生在聆听同学回答问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同时通过查找同学的亮点和缺点,自己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在对同学进行点评时使学生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角色转换,学生感觉新鲜,兴趣浓厚,充分体现了“教師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总之,设计提问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不断地筛选最佳提问方式,才能使提问达到目的.

猜你喜欢

启发性层次性思维
基于启发性提示语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