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2014-04-29朱金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短绳花池圆柱体

朱金明

一、做数学,让数学动态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过程. 所以数学教师不能对数学的认识持静态的观点,简单地看成是知识的汇集, 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将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开放性的子系统,把数学教育的着眼点由数学的知识作为最终产物扩大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简言之,是将数学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的活动.

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课前让学生动手自制一个圆柱体,课中让学生画出自制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 这样课前让学生做圆柱,学生要思考: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关系?底面的大小和圆柱的侧面有什么样的关系?接着课中要学生画出展开图,学生要画出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必须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才能画出展开图. 两次活动每次都是对圆柱表面积本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调用直观感知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做中观察、做中思考、做中探索、做中发现,使感知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建构.

二、玩数学,让数学趣味化

新课程改革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三是学习过程和策略的知识形态. 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到首要地位,不再是过去的知识第一位.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课首创设“森林运动会”场景,动物们用乒乓球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奔跑比赛,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引发求知欲. 然后教师组织了滚一滚、摸一摸、猜一猜(学生编谜语说形体特征)、堆一堆、数一数、搭一搭等学生喜爱的游戏性活动,活动贯穿全课,寓知于趣,寓知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快乐,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旅程.

三、用数学,让数学实用化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育是考试教育和题海教育,就题论题和纸上谈兵,学生遇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而新课标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完比例尺的意义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的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圆形花池,请你想办法算出这个花池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对解决该问题兴趣盎然,有动手操作的,有询问了解的,等等,解决的策略如下:

(1)从花池外面画一个最小正方形,测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邊长就是花池的直径,再求出花池的面积.

(2)步测:绕花池走圈,估算出花池的周长,再求出面积.

(3)用长绳直接测出花池的周长,再求出面积.

(4)四人合作:用一根长绳和一根短绳,先找出短绳的中点M,然后长绳垂直于短绳的中点拉直,CD即为花池的直径(如图).

(5)询问后勤校长或设计师,直接了解花池的半径.

这样利用身边鲜活的数学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的围墙,跳出书本的禁锢,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世界中学习数学,使课堂不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更成为学习生活的主阵地. 课堂是连接课内外的桥梁,是学生学会生活的策划中心.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活的、动态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在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解决中,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思维放飞,内心敞亮,体验到学习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的教学,是一种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充满创造力的教学,是学生活力四射的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短绳花池圆柱体
香菜开花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冬爷爷的美味
活用短绳 激发课堂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 有效增强学生下肢力量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发展上肢力量
找出圆柱体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拓展短绳功能 发展柔韧素质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你的地盘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