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 Lab开门
2014-04-29秦雨晨
秦雨晨
开门人宇旗
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微观装配实验室,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同济大学的FabLab是中国第一个这样的大学校园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没有先例,一切都从零开始。基于国际Fab Lab联盟的基本理念,同济的FabLab其实是个开放创造实验室,一个位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愤怒小鸟广场的30平米小空间,里面提供3D打印机、镭射切割机、CNC(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等技术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就能把很多不靠谱的好玩想法变现。
如今的FabLab从只有宇旗一个学生负责人,发展成了6人负责的稳固小团队,还有许多流动性的志愿者和来自校外的参与者。Fab Lab和国内现在流行的创客空间有所区别,没有那么高的技术门槛,更开放,更接地气,更具有持续可参与性。学生有了想法,就可以申请使用Fab Lab里的设备做项目。
平时Fab Lab主办的活动也很多元,有讲座、分享会、视频教学,还会和各界的组织合作,举办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宇旗介绍了两个有趣的工作坊,一个是由前瞻科技和SEFCO联合Fab Lab举办的“碳纤维创新工作坊”。
工作坊开展当天参与者来自不同领域,有商人、媒体人、科研人员,还有很多对碳纤维感兴趣的普通听众。“那天有很多人提出了有意思的创想。有个学工业设计的女孩,她最大的梦想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西藏,可是一般自行车很难有这样的耐久性,所以她提出“用碳纤维做自行车”的构想。因为这种材料很轻很坚固,也很贵很薄,1平米要1000多块钱,但有很多特质,比重仅是钢的四分之一,延展性也很好。”宇旗说。
这是一个持续的工作坊,第一部分是上述的讨论和分享,第二部分是实验。Fab Lab的老师和负责人把碳纤维的相关内容植入设计专业大一新生的设计课程之中,让学生用碳纤维去设计和制作一些实实在在的作品。厂商免费提供材料作为教学工具,通过这样的形式,厂商也得以和学院合作。“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组同学用碳纤维做了个艺术装置,命名为‘外太空的野玫瑰,装置的外观和结构很好地体现了碳纤维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宇旗介绍的另一个工作坊Dressing Code(穿上代码)是学院内的项目,几个老师带队,几组学生分别做作品。“穿上代码”的含义就是要求作品将电脑硬件嵌入时装之中,让人们把数据穿戴在身上,使得穿戴的设备和人产生感应。工作坊的关键词是:ARDUINO,互动、可穿戴。ARDUINO是一个芯片,可以输入程序。最后做出来的作品要可穿戴,还要对人体进行感应,并且产生互动效应,比如衣服自己会动,会亮灯。另外,每个作品中都要体现出折纸,因为折纸代表传统,而电脑芯片是最新的东西,这样在作品中就能体现新老碰撞的概念。宇旗自己也参与了这次工作坊的制作,她的小组作品名为“Sexy Dancing Dress ”, 是一条会摇摆的裙子,材质是硫酸纸,还用到了距离传感器、LED灯等一些基础的电脑硬件。“女孩子穿上它,走近心仪的男孩,距离传感器有所感应,裙子就会自动往上卷起来一点儿,LED灯也会亮,灯的颜色会变化,裙子还装了声音传感器,听到音乐会摆动起来。”
“还有另一个小组,组员都是男生,他们做了一顶帽子,也是用距离传感器和舵机等基础设备,用硫酸纸和竹条做出来的。帽子的特色是这样的: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碰到心动的女孩,想吻她又不太好意思,这时候帽子的距离传感器就会产生感应,从头顶伸出来,形成一个私人空间把你和那个女孩包裹起来。其实原始的想法更浪漫:你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擦肩而过很多次,总是相遇却错过,帽子能判断擦肩而过的次数,累计到一定次数,装置就会提醒你碰到了志趣相投的女孩,会把你和那个女孩包裹起来。不过老师觉得这个功能可能会把女生吓坏,都不认识就被包裹在一起,还以为你是流氓呢。”
Fab Lab成立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发起人和学生负责人,宇旗参与经历了整个过程,Fab Lab发展得越来越好,宇旗自己也有很多收获。最开始接触国外Fab Lab的概念和演讲视频,她就感觉十分新鲜,“他们讲的东西和原来在大学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以前都是灌输式的,那边的老师鼓励你创新,鼓励你去表达和把想法实现。那些想法真的很奇怪,比如你在人行道上走,忽然很想尖叫,有个装置就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些想法看起来很荒谬,但是真正做出来就不一样了。我渐渐觉得我们的每个疯狂的想法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并不只是单调的想法。Fab Lab 的精神就是,让你更尊重你的想法,帮你孵化实现它们。”除了观念上的学习,宇旗也掌握了不少实际操作的知识。
Fab Lab 里有很多设备,要教给别人用,自己就得先学会使用。因为学习使用那些设备,是个自主性的学习过程,比填鸭式的学习有趣的多,掌握程度高。
拉下神坛
Fab Lab在成立之初,也遇到很多挫折,宇旗讲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去年寒假,老师让我们给Fab Lab下一个鲜明的定义,来阐释它在中国的存在意义。那时候很多人都不支持我们,学校老师觉得学校有了创意公坊服务于本专业同学,已经有了CNC等设备,和这个开放平台是冲突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先例可寻,于是我就去了新车间(上海知名的创客空间)和创始人聊天。其实本来他想做中国第一家Fab Lab,但是他们不是基于校园,所以向国际申请很困难。他觉得上海有一个新车间就够了,别的创新实验室都多余。那天被泼了不少的冷水,他说了9条我们考虑欠妥的点,最后还问了一个问题:我这儿有3台3D打印机,我给你一台,你会做什么?我傻了,当时我根本不会用3D打印机呀!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想,我学设计的,拿来打模型吧。他就笑了,设计公司是不会用它来打模型的。当时觉得特别囧。”
后来,宇旗学会了用这些设备,也教给各种想要学习使用的人如何用。她渐渐觉得,同济的Fab Lab和创客空间侧重的方向不同,可以找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我觉得,Fab Lab的首要职责不是真的让大家用这些设备做出什么高端的产品,而是教会更多人使用这些看似高端的设备,理解技术。我希望让大家知道这些东西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能让我们生活变得有趣的工具。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拉下神坛。”
现在,越做越有信心的宇旗渐渐摸索出Fab Lab的独有优势。和其他学校的实验室比起来,Fab Lab更加开放:“我们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室,这些资源都隶属于院系的老师,同院系的同学都没有资格。如果老师的项目停止了,实验室就荒废了,太浪费。我们希望学校里的每个人想用就可以用到。我们现在在筹备做一个网站,可视化已经做出来了,网站最主要的功能是你可以通过它预定机器。”另外,Fab Lab把“社区”也纳入其职责之中:对社区里的孩子和老人分享新鲜好玩的技术知识和理念,普及创客思想。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