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亲们
2014-04-29
时间:2月13日
地点:天津杨柳青小镇
摄影:卢禹凡
小时候最羡慕邻居家的小女孩,因为她爷爷是卖熟梨糕的。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那时一块钱就能买一盘,一盘有八个棋子似的熟梨糕,盘子也能吃。做熟梨糕的小竹筒插到高压锅上,“呜——”的响声传遍了整条市场街。现在卖熟梨糕的小贩少了很多,价钱也涨到五块钱五个,但是每次听到那个响声还是会觉得很亲切。
时间:2月8日
地点:安徽省繁昌县好滋味鱼馆
摄影:张迎迎
转眼到大四了,早就说好老同学要聚一聚,偏偏今年就是没人带头,大家也都宅在家里不愿意出来。好不容易三请四邀出来了,但也就那么几个,这也难怪,到了这个时候,同学们考研的考研,工作的工作,出国的出国,年轻时候的激情早就磨没了。
时光,让大家朝各自不同的道路进发。3年半以前,还是怀揣各自梦想为目标共同努力的高三毕业生,如今,顶尖的出了国或是到了更好的大学、科研院所,没跨过高考这道坎的虽没体验过大学的生活,但现在也未必过得不好,总之,过得幸福,对得起自己,便好了。
时间:1月30日
地点:北京
摄影:黄月
我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镇,2009年到北京读大学,2013年夏天开始在北京工作,在一家报社做摄影记者。今年春节留京值班,爸妈不忍心我独自在外,来北京陪我一起过年。大年三十,爸爸在我租的房子门上贴福字。
爸妈对北京并不熟悉,待在家中觉得无趣,便打算与我一同去地坛,他们逛庙会看仪式,我拍我的活儿。临出门,老爸在门上贴福字。从前在老家,祖母祖父对贴福字和对联很讲究。中午几时几分,几两面打几两浆糊,先贴左边还是右边,说道颇多。
我小时候总是匐在八仙桌上挥着刷子涂浆糊,爷爷赶在浆糊冻僵之前把对联福字每一个边角粘贴得整齐熨帖。 现在改用透明贴纸啦,呲啦啦。
时间:2月15日
地点:牡丹江市穆棱镇火车站
摄影:黄月
为了看望老人,我初八和爸妈一同回黑龙江,过完元宵节回京。元宵节后一天,我离开家乡回北京。镇上的火车站很小,乘客甚至要跑下站台乘车,所以我能够拍到硕大的火车头逼近时的画面。这是一辆绿皮火车,票价五元,我要坐到牡丹江市然后乘飞机回北京。
到牡丹江只要一个多小时,爸妈还是坚持送我一程,火车开过来,爸爸转过头看我是不是站在安全的地方。离家是一件难过的事情。父母老得太快,我离开的脚步拖不动对他们的担心和歉意。
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地点:江苏省邳州自己家里
摄影:王春元
这是我姐姐出嫁前一天晚上正在“装箱”的画面。在徐州地区,装箱是每个女孩出嫁前的必有习俗,把一些重要的和有讲究的东西装进红红箱子里,带到婆家。家里有个奶奶,注意的地方就更多了。
总结下来装箱要准备以下几样东西:1.艾草:谐音恩爱,祝福以后二人恩恩爱爱。2.栗子、白果:意为早生孩子。3.团圆饼:代表出嫁的闺女能和婆家团圆相处,和和谐谐。4.五彩线:因为以前女人都用针线做活,给婆家人缝衣服等,所以一定要带,否则会被婆家笑话。五彩线最好是五种彩线,但不能有黑线和白线。5.蜡烛:新婚之夜要点灯,新郎好看清新娘子长的什么模样。6.喜面:出嫁当天要吃长生面,代表婚姻幸福,长长久久。
此外,还有喜糖、镜子、水壶、脸盆、灯、毛巾、内衣等生活用品。
看似很简单,一家人前后却忙乎了3个多小时。
时间:2月14日
地点:牡丹江市穆棱镇
摄影:黄月
我与爷爷。我爷爷74岁了,1999年脑瘤手术,左耳神经被切断了,现在右耳听力也越来越差。别人要大声喊话他才能听见,唯独我奶奶说啥他都知道。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总要抢着接过去,一遍一遍嘱咐我好好吃饭。
我喜欢和他聊天,喊得超大声,他知道我一切都好,就在电话那头哈哈笑,我也喊得开心痛快。他说如果手机拍完照片能直接打印出来一张送给他就好了。我爷爷长得超像围棋巨人吴清源,他象棋技术很赞。
时间:2月14日
地点:辽宁本溪
摄影:叶贵龙
今年的2月14日既是情人节,又是元宵节,我是和身边这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在一起度过的,她是我亲爱的姥姥。姥姥83岁了,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去年的心脏病让老人家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姥姥风风雨雨一辈子,在农田里忙活半辈子,却从来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电影,所以我领着姥姥去全城唯一一个电影院排长队,买了两张《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票。和着孩子们齐刷刷的歌声,电影开始了。她紧张得有点不知所措,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作声,从头握到尾,眼神倒也乐在其中。“几个小孩子长得都挺好看,都叫什么名字?”
回到家,向来不下厨房的我,硬生生地做出了一道可乐鸡翅,姥姥吃了一口开玩笑地说:“我这牙是要被硌掉了!”夜已深,看着窗外热闹的灯火,我拉着姥姥下楼看月亮,看花灯。走到一个卖孔明灯的摊位,我买了一个。
我俩也放飞了我们的孔明灯,我在上面也像模像样地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愿我眼前的我深爱的姥姥健健康康,幸福长寿,福祉相伴。
时间:1月30日
地点:山西大同奶奶家
摄影:秦雨晨
教奶奶玩iPad。今年过年家里非常热闹,20多口人全都回到了奶奶家,男女老少挤满了那间30平米的老房子。奶奶今年86岁了,不识字,跟着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农民。20年前爷爷去世,奶奶就被接到大同,和姑姑住在一起。爸爸想接她去北京她也不乐意,说在那儿谁也不认识,太孤独了。于是每年过年,一大帮人都要回到大同来和奶奶一起过年。
今年过年人格外多,奶奶挺高兴的,她喜欢热闹,穿上了艳丽的新衣裳。家里几个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拿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发微信打游戏,哥哥开始教奶奶玩iPad,他打开一个弹琴的APP,奶奶缓缓戳着屏幕上的键盘,发出声响,觉得挺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