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从感性走向理性
2014-04-29李晓燕
李晓燕
摘要:音乐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这也是改进和探索音乐教学方式的中心指导。音乐审美需要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共同作用,以此为依据,探讨了音乐审美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审美;感性;理性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艺术化的形式全面解析音乐作品内涵,带领学生感受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审美境界。尽管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但审美却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结合,感性认识是审美的基础,而理性认识则是审美的境界。本文笔者就以音乐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怎样引导音乐审美从感性走向理性。
一、启发审美认识的主动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于用过于理性和武断的方式教授音乐课,他们生硬地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直白地解析作品的情感内涵、机械地传达理解曲子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让一首完整的作品变得支离破碎,完全破坏了音乐的美感,音乐已经不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而只是音乐教材上的一篇课文而已。音乐审美首先需要情感的倾注,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感染下生发出主体情感。情感是与特定的个体相互联系的,只有学生能够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到审美活动中,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感受作品的魅力,才可能得到真实的感受。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审美认识的有利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自主生发出情感,融入主体感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相同情境下对同一作品所产生的理解很可能千差万别,这种差别的存在恰恰是学生认真思考、用心欣赏、融入自我感情的佐证,教师不仅应该允许还应该保护和鼓励这种差异,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逐步学会独立、自主地进行审美认识。
例如在学习《回声》时,笔者首先配合音乐播放了一段展示山谷风光的视频,这段视频营造了非常贴切的情境,声音和画面的融合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进而笔者提出问题:你注意过山谷里的回声么?在你印象中回声是什么样的?其实很多学生都去过山谷,只是有的学生没有特意留意过回声,而有的学生却试着在山谷里大喊,感受过回声,于是他们很快便在情境和问题的引导下各自尝试着去解释回声、表现回声,快乐地开始了学习。
二、保障审美想象的自由性
想象是音乐审美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音乐不像数学那样精准,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做支持,有的只是作者满腔情感的表达,也正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和感性给欣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现在的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多,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异常丰富,对事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对音乐的理解也往往如此,很多时候他们的想象都会让教师感到新鲜甚至是惊讶。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审美想象的自由性,切不可用对或错、好与坏这样武断的方式来判定学生的想象,毕竟想象本身就是一个感性的东西,并没有对错之分,如果教师残酷地用刻板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非要将他们塞进一个固定的模型中去,只会让他们对音乐审美望而却步,只有鼓励学生突破、求新、求异,他们才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释放自己的情感,认真的感受音乐审美所带来的乐趣。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极具西北特色的民歌,寥寥数句歌词就描绘了一副大气磅礴的西北风光,而且还蕴含着更加深刻的寓意,感染力很强。在欣赏这一首曲子时,笔者请学生闭眼谛听,想象一下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由于歌词非常简单,给学生提供的想象自由度就更加大。有一些学生想到了动人的西北风光;有的学生从歌唱者百转千回的歌声之中听出了无奈,想到了有关人生的哲理;还有的学生联想到了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象着一对有情人在广袤的大地上对歌,互诉衷肠。你看,这一曲短短的花儿就让学生产生了这么多不同的想象,在想象中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音乐作品的美。
三、追求审美评价的客观性
音乐审美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认识的同时,欣赏者往往还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叹和讨论,这就是对音乐的审美评价。审美评价是欣赏者对音乐进行全面、综合的解析,集中体现了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作品,学生就进入了音乐审美的高级阶段,健康、积极的审美观不仅能够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看法,还能从带来多方面积极的熏陶和教育,对于培养高尚的情操至关重要。怎样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精髓、理解作品内涵是审美评价的难点。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相似作品之间的对比讨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审美评价。面对一个作品,学生很可能沉浸其中,主观意识完全占据了学生的思维,而对比却能够迫使学生从主观世界中抽离出来,客观地审视作品间的异同,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抓住理解音乐作品的关键点,牢牢把握作品内涵。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歌词写得优美,旋律也非常清新动人,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笔者引入了同一主题的歌曲《父亲草原母亲的河》,欣赏完毕,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两首歌的风格相同吗?表达的情感相同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只有全面比较了两首歌之后,学生才能回答更喜欢哪首的问题,经过交流与讨论,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这两首作品进行了解读,完成了客观的审美评价。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精髓所在,在教学方式不断革新的今天,教师更要把握审美这个教学主题,启发审美体验的主动性,保障审美想象的自由性,追求审美评价的客观性,引导音乐审美由无序的感性认识走向有序的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艳平.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J],教育教学研究.2008(16)
[2]吴松芳.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01)
[3]陈小东.论音乐审美中的两种不同心理取向[J].艺术百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