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广场的步行空间设计
2014-04-29张建羽
张建羽
摘要:广场是城市的“客厅”,也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在各种不同区位,不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设计广场步行空间, 是一个值得我们去不断思考、探索、总结的问题。广场步行空间具有交通、景观、游憩三重功能。片面强调空间的视觉审美,忽视使用者的环境行为因素,会降低人们对广场整体的质量评价。本文从研究人在广场中的两种步行行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并结合广场周边环境,探讨步行空间的设计,为广场步行空间设计提出建议,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城市广场;步行空间;设计
一、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和城市街道绿地、公园、开放的城市自然风貌(山、川、湖、海等)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城市广场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城市广场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节假日休闲、交往、娱乐的功能要求,兼有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风貌特色的作用。常选址于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商业中心地段,有较大的空间规模。
(二)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服务于商业贸易,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
(三)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指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交叉口广场,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关系,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避免在此处设置多功能、容纳市民活动的广场空间,同时采取平面立体的绿化种植吸尘减噪。
(四)园林广场
园林广场主要指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城市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其规模常比较小,并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构成要素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环境。
(五)集散广场
集散广场是城市中主要人流和车流集散点前面的广场。如飞机场、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体育场馆、影剧院、饭店宾馆等公共建筑前广场等。集散广场绿化可起到分隔广场空间以及组织人流与车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短暂逗留休息的适宜空间,与建筑物巧妙的配合,衬托建筑物,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二、步行空间
广场步行空间中所发生的行为主要有两类,一是被动步行行为,如交通穿越;二是主动步行行为,如散步、游赏。人们在进行这两种活动的目标和动机是不同的,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设计时,应当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分别展开分析,进行适应性设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需要。人在广场的行为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性的步行主要是交通穿越行为。城市级的广场往往占有整个街区,人们为了快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会快速穿越广场,并不在广场中逗留,简单的说就是“借道”;与被动步行相比,广场内更多的是主动步行,如闲逛、散步等活动。与被动步行不同的是这种行为源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步行的目的性不强,但与广场中的景观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当周围景观环境优美同时满足人们心理需要时,会使提升人们在活动广场中的舒适性和愉悦感,使步行距离延长,减少人们的疲劳感。所以,景观环境的品质是影响人们主动步行行为的基本因素。那么要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道路旁必须安排合理距离的座位供人休息,并且这些座位周围需要有良好的景观条件,如果仅仅安排了座位而没有良好的朝向和舒适度人们也不会选择坐下休息。
三、步行空间设计
(一)被动步行的道路设计
被动步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规划与设计时应首先体现“最短距离原则”。使用对角线式道路可以有效的改善矩形道路网络便捷性的不足,从而建立一种快捷、高效的交通联系。另外,还可以利用对角线道路形成的交点设置景观节点,有助于形成广场的视觉中心,满足审美需要。但应注意的是,避免对角线道路引人过多,否则会对空间过分分割,影响广场空间整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感。
在设计时应首先考察广场周边的城市节点,预测人们穿越广场的目的地,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道路节点联系的强弱进行分析,预测人流方向和密度,确定道路路线及宽度。避免出现曲折的、有障碍的交通路径。同时在最便捷的基础上,考虑在道路周边环境美化和配套设施,提高道路的舒适性。
(二)主动步行的道路设计
主动步行的特征是人们步行的目的性不明确,这时道路不仅供人们交通使用,同时还是人们散步、游赏等休闲活动的空间。对道路的要求就更加多样,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设计多条路径串联广场中的景观节点和活动空间,供人选择,给人带来更丰富的景观体验;由于“边缘性”的影响,人们不愿意信步在空间的中心,路径应靠近空间的边缘,或者通过绿篱、景观柱、花坛认为的制造边界,以满足这种心理;由于步行目的性的不强,所以对便捷性的要求较低,人们会趋向于选择富有变化的小路而非笔直、生硬的达到,所以可适当延长道路长度。一方面可借用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结合周围的景观环境,蜿蜒迂回,获得“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意境。另一方面,延长道路长度可以增加人们的停留时间,引导人们开展游戏、健身等活动,为人们开展户外交往活动创造条件。
集交通、游憩、景观等功能为一身的广场步行空间设计是广场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既承载了设计者的思路与想法,也承载了广大使用者的需求,还涉及到了广场周边环境,只有这三者形成统一,广场空间才能充分利用,实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意义。所以,设计者应在分析人在空间中的环境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广场周边环境因素,进行适应性的设计,充分理解使用者需求,才能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步行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6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士宏.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李芗,何昉.关于城市广场的文化思考[J].中国园林,2000(04)
[5]高留柱,邢建方.试论城市广场[J].中国园林,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