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增耕地如何无中生有?
2014-04-29陈明付朝勇郝云忠
陈明 付朝勇 郝云忠
截至2013年底,黑龙江垦区共完成土地整治项目227个,新增耕地38.4万亩。目前,垦区正在实施的项目171个,预计新增耕地面积66.15万亩。
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有一群为了守护黑土地始终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人,他们就是黑龙江垦区国土资源局的干部职工们。近年来,垦区国土资源局引导当地建设发展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为助推黑龙江粮食产量提升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在城镇化过程中复垦新增耕地4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大中型农场
2010年,黑龙江垦区提出“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的目标,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化,不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且要变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树立现代化大农业典范,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垦区国土资源局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建立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政策的用地项目,力争“当年上报、当年施工、当年竣工”,有力助推了垦区的城镇化进程。
几年来,垦区整体搬迁居民点491个,超过历史总数的1倍;新建住宅570万平方米,9.3万户居民喜迁新居,113座现代化小城镇拔地而起。前进农场建起了大超市,五星级宾馆将落户锦河农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北大荒新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医疗、教育、就业等功能不断提升。
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垦区平均每占用1亩土地,便复垦新增18亩耕地。在城镇化3年决战期间,垦区复垦新增耕地40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中型农场,每年可增产粮食4亿斤。“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又是不可再生的紧缺资源,要达到土地的多重社会需求,必须走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之路。”黑龙江垦区党委书记隋凤富如是说。
利用废旧闲置厂房招商引资,垦区每年至少可节约1万亩良田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垦区党委抓住中央实行一大批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提出了“垦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发展方针,不断放大政策叠加效应,让富民政策坐上“直通车”,推进垦区工业化跨越式发展。
工业项目,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能否尽快落地,国土资源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垦区国土资源局的做法是:“你签约我服务,你入驻我帮助,你发展我保护”,垦区国土资源局从全局利益出发,动真情,办实事,快办事,为企业分忧解难,助推垦区经济快速发展。
延军农场石墨储量6.36亿吨,2013年就有5家大型石墨精深加工企业项目上马,总投资6.53亿元,却从未占用一分耕地。“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土地的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延军农场场长侯庆波说:“在项目选址中,国土资源部门提前介入,帮助选址,制定规划,能选未利用地的,绝不占农用地;能用一般农用地的绝不占耕地,从而保证了全场耕地总面积的稳定。”
盛泰木业的老板刘学义,2012年来到名山农场。国土资源部门建议他利用原啤酒厂旧厂房建场,他想闲置多年的厂房一定是破烂不堪,不同意在里面兴业。可是经过考察发现,这里厂房保存得很好,当即决定投资500万元建立方便筷生产线,并和农场签订了租赁4100平方米厂房10年期的合同。事后,刘老板高兴地说:“买地重新建厂至少需要半年,不但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成本,而现在只需略加修缮就可投入生产,这是农场优惠招商的好政策啊。”国土资源部门和农场领导也高兴地说:“利用闲置厂房,不但盘活了农场闲置资产,更保护了耕地资源。”
原共青农场物资公司闲置多年,2012年农场从邯郸引进生物色素提纯加工,美科尔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把物资公司变成了标准化的生物加工基地。与此同时,农场还把闲置的原砖厂、瓦厂、汽车修理厂等11家企业的院落转卖或租赁,外商利用这些地方办起了亚麻加工厂、黏玉米加工厂、乳品厂等新企业,使这些“旧瓶”全部装上了“新酒”,老厂焕发了新颜。
这些只是垦区发展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缩影。2013年,全垦区共有11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实施,33家市级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实现工业增加值255.5亿元,销售收入1300亿元,利润29亿元。垦区国土资源局局长徐龙告诉记者,在过去,一个投资千万元的工业项目至少要占用耕地50多亩。如今,通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有效利用废旧厂房等措施,全垦区每年至少可节约3000多亩良田。
近两年来实施近400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近100万亩
地实则粮丰。为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垦区国土资源局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垦区与管理局、管理局与农场、农场与生产队、生产队与承包农户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将耕地保护纳入局场两级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切实履行好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了垦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近年来,垦区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 土地整治项目227个,整治规模1011.15万亩,总投资78.77亿元,其中垦区“两大工程”建设共115个项目,完成建设规模451.5万亩。通过项目的实施,整治复垦出一批路林成网、灌排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高效农田,新增耕地38.4万亩,年增产粮食4.5亿斤,年增加效益6.7亿元。
目前,垦区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171个,建设总规模768万亩,占垦区耕地面积的21.3%,预计新增耕地面积66.15万亩,新增耕地率8.6%,总投资71.61亿元。结合垦区实际情况和各农场地域分布特点,确定东部地区主要围绕“两江一湖”中心区域,西部地区主要围绕松嫩平原的特点,成规模、大区片安排和实施土地整治复垦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门靠前指挥,严格检查,监督施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从2011年起,垦区各农场本着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效益,使现有的土地最大化地发挥作用的目标,提出“粮多更惜地、分分出效益”的理念,实行向“骨头缝里宛肉吃”的办法,开始对水田进行减梗扩池、削肥取瘦。“过去种植1公顷水稻田就得四个池子,占用了大量土地。现在通过减梗扩池的办法,种植1500亩水稻田就能节约出15亩耕地,一样的耕地面积比原来多打1.8万多斤粮食。”与此同时,稻田还形成了条田化格局,更便于机车大面积作业。
今年,绥滨农场广兴管理区水稻种植户崔喜凤,就改装了一台水稻运苗“小火车”,在上水池梗上铺设了轨道,在上面运送秧苗。他说:“我之前用的是高速插秧机械,但是运苗还得用人工肩挑手提,一次也就挑送10余盘秧苗。现在这个‘小火车一次运苗200盘,今年的水稻,仅用3天就完成插秧。”绥滨农场农业科长李晓明介绍,这个酷似“小火车”的家伙,利用池梗铺设方钢轨道,往返运送秧苗省时省力,还能节约耕地,以前稻田两侧都留有田间道,专门用来人工运送秧苗,现在“一梗两用”田间道取消,增加了耕地面积,全场像崔喜凤一样用上运送车的种植户达22家,能节约耕地800多亩。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