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永不老去
2014-04-29石绍河
石绍河
朋友圈——身边人写身边事
记住乡愁,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有所皈依,灵魂诗意栖息。
有一本书,叫《乡愁里的中国》,作者试图给所有身在城市却依然充满乡愁的人“找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不仅没找到,反而更迷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乡在迅速地崩塌瓦解。
城镇化建设中,要让我们“记得住乡愁”,既是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又为今后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记住乡愁,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有所皈依,灵魂诗意栖息。
其实,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少“记得住乡愁”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是华人集聚地之一。随着波士顿大隧道的建设,原来华人集聚地方的一条高速干道出入口,变成了城区开放的绿道。当局者和华人决心在这里打造一个富有中国和亚洲个性,不失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公园。中美设计师联合设计方案最终胜出。中国城公园建成后,成了波士顿的一道靓丽的新景观。这个公园的设计理念,就是紧紧抓住漂泊在外饱受艰辛的华人,思念家乡土地和亲人的情结,把他们捻熟于心的乡土景观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出来,重建记忆中的村口景观。公园门口是一片野味十足的茅草,令人想起家乡村头的荻花和稻田。园内曲径相交的翠绿竹屏,由中国红的钢架框限着。中国味的竹,中国红的架,红绿相衬,微妙的烘托着中国气氛。加上园内一挂跌瀑,一条小溪,五彩鹅卵石,中国原产植物,处处留下中国烙印。园内的广场,设计师从中国古典村口院落和村中社戏广场获得灵感,把它设计成既能满足春节中秋等中国节日团聚庆祝,又是平时开展下棋打拳等健身活动的场所,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增强了华人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漫步其中,会唤起他们对故土的珍贵记忆,安放永远的乡愁。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设计师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3公顷的校园稻田。稻田中便捷的路网,浓荫覆盖的读书台,四季变化的风景,学子朝夕用功的身影,构成了校园里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这样的校园,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和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在这里,中国的耕读传统被赋予全新的内容。这是对乡愁的直面,不乏新的诗意。
国土资源部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指示,也特别要求,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扩大用地规模的,采取建设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式城镇模式,避让优质耕地。试想一下,果真这样,农业景观和特色城镇相得益彰,乡村风光和现代都市彼此呼应 ,不信乡愁唤不回。
我在几年前的长篇散文《一城山色半城水》中,极尽所能地描写家乡桑植县城的山水之美、建筑之美、民俗之美、文化之美,其目的就是想当政者注意到这些感情细节,保留那么几处典型民居特色小街等,供我们凭吊和怀旧,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我们记住乡愁。
生活是多样的,生活空间也必须是多样的,城镇建设模式也应该是多样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决策者正在自觉地践行着中央提出的要求。湖南已经提出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从大小搭配、统筹规划、宜居乐业、湖湘特色四个方面做好文章,记住乡愁。我们期待着花开锦绣,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