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冕堂皇”背后的上古农耕痕迹

2014-04-29马亮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轩辕黄帝嫘祖炎帝

马亮

讲古佬——谈天说地,以古论今

今天的人一说起黄土,似乎就用它代表了贫穷、落后甚至愚昧,这是个严重的错觉。

按科学家的说法,中国的农耕文化起始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中心区,也就是我国北方的黄土区。今天的人一说起黄土,似乎就用它代表了贫穷、落后甚至愚昧,这是个严重的错觉。事实上,黄土的深厚和质密是其他土壤所不能比的,它那几乎永不枯竭的自肥能力(它几乎不用施肥)给人类带来受之不尽的益处,虽然黄土区雨量稀少,但由于上述的优点,这里孕育了辉煌悠久的文明文化。

可以说,黄土为中国古代文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因此,渭河两岸布满了中华民族古文明文化的痕迹,尤其是炎帝、黄帝以及后来周人的足迹。地理学家认为,渭北高原及关中一代的黄土是由西北大漠风吹而来,而这里珍贵的雨水又是由东南季风携带送来,作为东南风和西北风交汇的中心,黄土区孕育出人类的文明成果和各种神奇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古人还认为,黄帝的精神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典范,是自然本性的表露,换做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他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他作的制度便永世长存(见班固:《白虎通义》)。

“大哉吾祖,德惠永长!植五谷,艺蚕桑,创物质文明,开万世太平之基;兴礼乐,倡教化,导精神文明,启千秋礼仪之邦。造舟车,辑睦九州;具指南,经营殊方……”这一段21世纪初中华民族献给轩辕黄帝的祭文,道出了后人对黄帝功绩的基本认识。有些也可能是传说,但是,五千多年来,这种传说一直代代相传。

据说黄帝时代就发明了蚕桑事业。

以前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苎麻编的很粗糙的布,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经常用的编辑的“编”字,为什么是“纟”旁?按说,古人造字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编稿子这一说,说以造个“编”字和今天的编辑业务根本没有关联。古时候,人们穿的衣物,就是将植物的丝状纤维用手工交错编制在一起,根据这意思造出了“编”字。黄帝和他的原配妻子嫘祖发现了种桑养蚕的技术(嫘祖,顾名思义,就是养蚕的祖奶奶),继而,他们发明了丝织技术,于是,他们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倡导大家穿用丝织的布,将人民生活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就是中华民族历代领导人在黄帝陵的祭文中经常提到的“垂衣而治”的由来。据说黄帝还发明了帽子。看看古代人物造像图,神农炎帝最常见的还是树叶遮体,或者裹一块兽皮,而黄帝造像全部是“冠冕堂皇”——衣帽整齐而且帽子上垂着冕旒,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轩辕黄帝和炎帝神农在历史上应该是前后脚,两人的画像怎么能差别这么大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黄帝在炎帝神农发明创造的基础上进行了独有的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发明和创造。《孔氏正义》讲:“若黄帝已上,衣鸟兽之皮。其后人多兽少,事或穷乏,故以丝麻布帛而制衣裳。”

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事,第一要知道桑,第二要懂得蚕,第三要明白蚕与桑的关系,第四要认识蚕的由来及其能抽出丝的特性,第五要懂得怎样抽丝剥茧,第六要创造出编织丝线的工具……所有这些,都源于对大地多由生物长期不懈的观察、研究、实践探索。正是由于经过了炎帝黄帝这样的圣贤领袖以及其他无数良善贤才们长期不懈前仆后继的努力,华夏文明的发展史才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巨变的时期。

猜你喜欢

轩辕黄帝嫘祖炎帝
嫘祖养蚕
嫘祖和你聊保护隐私
炎帝样本
嫘祖养蚕的故事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First Man
炎帝 星耀美加
轩辕黄帝文化游迁安3条精品路线任你选
轩辕黄帝文化游 迁安3条精品路线任你选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