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
2014-04-29钟浩玲
钟浩玲
洛阳有二三绝: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和洛阳水席。三绝中的龙门石窟、洛阳水席都跟一个女人有关,她的形象如今还留在石窟的雕像里,而且是其中最漂亮的那尊卢舍那大佛。
她是谁?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千年已过去,洛阳四处还有窃窃私语,关于她的长相、手段、男宠、饮食和喜怒哀乐。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最辉煌的是唐朝。武则天把首都从长安迁到这里,成就了洛阳的繁荣。有一年秋天,洛阳城南长出了一只很重的大萝卜,百姓把它献给则天女皇,并说,只有太平盛世才会长出这样吉祥的大萝卜。女皇龙颜大悦,交御厨命他做出一道菜来。萝卜本是贱物,怎么彰显皇宫的高贵呢?御厨煞费苦心,最后把萝卜刨成细丝,配上山珍海味,做出一道五颜六色的萝卜丝汤。武则天一尝,啊,前所未有的鲜美,一根萝卜竟然可以成为点石成金的石,抛砖引玉的砖,不亚于最高贵的燕窝汤,于是给这道汤肴赐名为“假燕菜”。一时间这道似燕菜成为洛阳时尚,从宫廷传到贵族、官僚阶层,再传到民间。
汤中有菜,菜中有汤,这就为洛阳水席埋下了伏笔。据说洛阳气候稍偏干燥,全民热衷喝汤。洛阳人的汤不仅仅是汤水,同时也是菜肴。这种生活方式延续了千年,今天洛阳人吃早餐也同样离不开汤,洛阳的汤店高、中、低档都有,汤是用很多肉熬出来的,老百姓家里做不出那般肉味浓稠的汤来,所以要吃就到店里,便宜的两元就有交易。两只烧饼一碗汤,香喷喷地吃上一顿,如果喝完汤还不够,可以叫店家续上,汤水不再收钱,续上来的汤里没有肉,仅此区别。
外地人初听水席,以为是在水里吃的,吃的全是水吗?一个人肚里装得多少水,这是众所周知的,难道是以水充饥?著名的洛阳水席每道大菜都是汤菜混合,汤汤水水从头到尾。吃惯粤菜的人很诧异,有汤汁浸泡的菜好吃吗?粤菜往往是菜成芡汁收,要看一碟荣炒得过不过关,就看碟里有没有遗下一摊菜汁,一流的厨子讲求碟底几乎不见菜汁,但菜却要入味,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最佳卖相。
话说回去,唐朝佛教颇为兴盛,王公贵族时不时造访寺院,捐资赠物。寺院的僧尼便费尽心思潜心研制高级素菜,招待前来布施的达官贵人。这些素菜都是汤菜混合,以素代荤,花样迭出,寓意深远。王公贵族们平时吃惯了大鱼大肉,一尝素菜汤羹感觉无比清新,要风雅有风雅,要诗意有诗意。于是乎,这种由多道汤羹组成的水席很快传遍整个洛阳。这就是洛阳水席的雏形。
洛阳水席最初因为选料稀贵上乘,只有宫廷和官家吃得起,所以属于高档官府菜。后来,民间喜筵也采用水席。吃不起咋办?大家便对它进行了一番改造,同样是汤羹,食材可贵可贱,看看女皇的御厨吧,可以把萝卜丝汤变成佳肴美味,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才是水席的精髓。
于是乎,宫廷、贵族、民间互动着把洛阳水席往多元化方向改造。随着时光流逝,水席不再是官家和贵族的专利,它在民间也大行其道。贵的吃法可加入鲍、参、燕、翅、肚;穷的吃法可采用各种豆制品、粉条及蔬菜,以素代荤。咸甜酸辣味味俱存,众口适调。
还是以假燕菜萝卜丝汤为例,大家对它进行了一番提升:五色瓜菜切成丝,摆出万道霞光状,中央放上一朵盛开的牡丹——原来是用鸡蛋和面粉做成片片花瓣,宛如真花盛开,赏心悦目,此汤微酸微辣,醒胃醒神。这道汤菜就叫洛阳燕菜,成为洛阳水席的头牌热菜。
如此有名的水席岂容错过?游客到了洛阳,都把品尝水席当成了头等大事。洛阳水席一开场,是四素四荤8个凉菜打头,有炸年果、果仁、腌酸荞头、虾仁、海蜇、金钱肚、卤蛋等,第一道热荣,是牡丹燕菜。
按规矩,上一道大菜,带两道巾菜,名为“带子上朝”。燕菜之后接着上来的依次是:神都肉片(用锡纸包裹着焗熟)、油炒八宝饭、金龙报春(甲鱼汤)、东都海参(仿海参造型的粉条)、西辣鱼片、杏仁小碗汤、特色松芋、古都熬货,冰糖银耳百合羹、秘制脯肉(仿五花肉的豆制品)、圆满如意肠。
大海碗占据席面70%,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分菜有个讲究,每一勺都得有汤有菜。汤与菜互相托味,倒也和谐。至于好不好吃,真是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