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成才

2014-04-29季勇

成才之路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成才小学数学

季勇

摘 要: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的过程中都是不加以区别的。这就导致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作业过于简单,提不起对数学深入了解的兴趣,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作业又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望而却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这种现象更加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此,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显得异常重要。文章将讨论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措施以及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成设计;成才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个性和才能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这项教学原则却没有很好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校本作业设计往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作业设计目标也一刀切,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目标,没有看到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和接受程度。这样的作业对于好学生来讲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会一起反感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孔夫子的教导,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成才。

一、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改进,一方面,对于成绩上层的学生来讲,它减轻了沉重的作业负担,留给他们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来讲,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自主性。

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层次性原则。一个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各有不同,教师若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案,则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接受效果不好。所以,教师应该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将具备相似接受能力和兴趣点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团队分配不同标准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可在一个团队中分配几个带有明显差异的学生,这样他们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个原则是开放性原则。现在的许多数学题目都是一题多解的题目,一道题目有着多种处理方法。所以,依据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可以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将相关的资料发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各自容易切入的角度进行学习。

第三个原则是兴趣性原则。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比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题目时,应该将学生周围比较喜欢的事物放进题目之中。

三、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细致的学生分层。在一个班级中,一般可以将学生分成三层。这三层分别是:A层,位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强,课后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考试时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B层,位于这一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接受能力稍差,成绩中等。C层,位于这一层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但是在实际操控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人为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免对学生及家长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指导,请求家长的帮助,让学生自行进行层次确定,选择相应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全班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其次,进行作业量的分层。基于对学生的层次划分,作业量的划分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A层学生的作业,这一层的作业可以布置较少的基础练习题,因为此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他们所需要的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要为他们多留下一点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的拔高题练习。第二层,是C层学生的作业,因为这一层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牢固,所以应该加大有关基础知识的习题,减少高难度题目的出现。这样的联系可以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第三层,是B层学生的作业,这一层的基础知识作业量应当控制在A、B两层之间,保证既巩固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有相当的时间进行拔高。

第三,作业难度层次的划分。每次新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设计为四个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由于不同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等,形成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这样的分层可以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多加练习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练习高难度的题目使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第一层:这一层中的题目是要求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二层:这一层的知识比基础知识稍难,它是在基题目的基础上有一定变化的题目,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第三层:这一层的题目需要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给出题目正确答案的综合运用题目。

第四层:思考题,这一层是专门为A层学生所提供的题目,他们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只有有难度的思考题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的分层原则和分层方法,作业分层设计的灵活性也不可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分层方法进行作业设置。如在学过“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籍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虽然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成设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好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又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以及作业进行正确的分层,还要加大备课和作业批改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贲志凤.浅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J].新课程,2010(2).

[2]吴爱萍.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3]邹素芬.小学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10(2).

[4]刘红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新作文,2010(8).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六灶学校)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成才小学数学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