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去哪儿了

2014-04-29装大雷

大学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验者回程花费

装大雷

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汀在《忏悔录》中说:“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我很清楚;

可是当有人问我时,我反而茫然。”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思考一下:时间是什么?

有人说,时间不就是挂在墙上的钟嘛,按照一定的速率向前狂奔,

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如果没有了钟表,回归个人的体验,

那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法国一位叫做Michel Siffre的探险者,为了研究人主观的时间感觉,

他在1962年和1972年先后抛弃现代文明,生活在山洞中进行体验。

他发现没有钟表的提醒,两分钟对他来说像是过了5分钟。

人对一天的感觉应该是48小时,而非24小时,

这一结果后来被美国航天局重视,将其应用在航天员的训练上。

爱因斯坦谈论时间的相对性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此外,还可以说人们对时间的感受是主观的。

这种主观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听我慢慢道来。

回程效应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回来时,即使前后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你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相比于到那儿花费的时间,从那里回来花费的时间似乎更少。现在我想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怀疑。荷兰心理学家Niels van de Ven等人在2011年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效应的存在。

Niels van de Ven等人对生活中的这个常见现象产生了兴趣,并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回程时间感知。按照以前心理学家对时间感知的研究,越是熟悉的,人们感觉时间过得越快,这可能要归结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率,越熟悉,信息处理得越快,人们感觉到时间也会过得更快。根据这个理论,是不是因为回来的时候路边的风景在去的时候都看过一遍,产生了熟悉感所以才感觉变快的?除了这个因素外,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预期被打破才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很多研究表明,人们对未来时间的估计会显著少于实际所用的时间。关于期望被打破,引起时间感知的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根据上述结论,人们在去一个地方的时候会低估行程所花费的时间。但结果是,去的时候花费的时间非常多,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在这样的冲突下,人们在估计回程的时间时,就会将回程时间想得比实际更长一些,所以回来时发现花费了比预期更短的时间。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回程效应。

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到底哪个正确,心理学家设计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实验。69名参与者乘坐公共汽车从一项活动中返回,并且来去用的时间几乎没有差别,然后让参与者报告他们对来去的时间估计。结果发现,回来的时间估计要显著低于去,也就是回程效应确实存在。然后,他们又让参与者报告自己在来回路上看到的景物来测量他们的对路程的熟悉度,除此之外还报告了对来去时间花费的预期时间。结果发现,对路程的熟悉度并不能预测人们的时间估计,反而是对时间的预期能够做到。也就是,如果他们对回程时间的预期越长,对回程时间的估计就越短。这说明,确实是期望的打破引起了回程效应。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果,心理学家又做了两个实验。第二个实验中,实验者让参与者进行了一趟自行车之旅。参与者骑着自行车到达某个地方,然后一部分按原路返回,另一部分从另一条陌生的路返回,但是来去的时间都是一致的。第三个实验是在实验室中做成的,参与者看别人骑自行车的视频来估计他们花费的时间,结果也发现了回程效应。

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对于生活在北京等“堵城”的人来说大概很难感受到“回程效应”吧!因为来去时间很多时候都有身不由己的感觉,所有的行程似乎都比自己预期的要长。

越短暂,越快乐

人们常说,快乐总是短暂的。但是反过来讲,就像稀有的都宝贵,短暂的也许就是快乐的。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的心理学家Aaron Sackett等人做了有意思的实验,证明了:如果我们能让别人认为他做一件事花费的时间显著短于自己的预期时,他们就会觉得做这件事比较有趣。

那如何来让别人觉得时间变快了呢?Aaron Sackett等人选择了心理学实验中常见的方法——欺骗。我这可不是在黑心理学,因为有的时候人都太聪明了,如果不做些“小把戏”,恐怕很难得到人们的真实反应,当然心理学中的欺骗实验都是在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他们是如何做的呢?比如完成一个实验任务大约要花费10分钟,当然参与者并不知道,他们也没有任何的计时装置。在做完实验后,实验者告诉其中一部分人,你们一共花了5分钟做完实验,然后告诉另一部分人,你们花了20分钟完成了实验。尽管大家都有些惊讶,但是还是相信了(可见人们对自己的主观时间估计是有多么不靠谱)。然后实验者让参与者评估这个实验任务的有趣程度。那些被告知花了20分钟的参与者觉得实验任务更有趣,而那些被告知花费了5分钟的人觉得这个任务真是无聊极了。也就是说,你觉得完成一件事的时间越快,你越开心。他们还做了另一个实验,让参与者听自己喜欢的歌,并且在听歌的页面上有一个钟表在计时。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表,实验者将其调得更快或者更慢一些。结果发现,那些听着歌,看着调得更快的钟表的人感觉这首歌更好听。随后的一些研究表明,就算是做一些比较没意思的任务,如果能让自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也会降低任务的枯燥程度。

Aaron Sackett在提到这种现象的原因时,认为当人们觉得自己花费的时间比实际用的时间少时会觉得很惊讶。因为对于人们来说,应该是享受的事情才会觉得时间过得短暂,这样的印象从而提高了人们对现在做的事情的喜爱程度。嗯,人们还是真是天真呢!所以下次,面对要写的作业、要做的工作,如果想让自己觉得有意思一些,不如把自己的一个表调快一些,把另一个表调慢一些。你开始工作的时候看那个慢表,工作完成后看那快一些的表。有没有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呢?

时间似乎变快了

随着个人的成长,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时间好像越来越快了?现在的一天就像小时候的一小时似的。考虑到物理时间在我们星球上的不变性,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这个世界变了,而是你变了。美国生物学家Robert B. Southern,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对一分钟时间的估测。45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过,他发现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对一分钟的估计越来越不准确,并且越来越快!更神奇的是,该生物学家还分析了自己的数据并发了一篇论文。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主观时间会变得越快呢?这可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往深了说也许能扯上量子力学之类的物理解释,那我们往浅了看一看心理学家的观点。Claudia Hammond,英国的心理科普作家,2012年的时候出版了《时间弯曲:揭开时间认知的秘密》(Time Warped: 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Time Perception)一书,谈到这个问题时,她说:“一个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人们回顾往昔的时候,发现已经有这么多时间过去了,会觉得惊讶,这种惊讶从而让现在的生活感觉飞快。第二个原因是随着人的成熟,新鲜的东西越来越少。人们形成了太多的习惯和惯性来应对生活,这种熟悉度会让人觉得时间越来越快。”所以根据Claudia Hammond的说法,不断学习新东西,经历新事物似乎是能够“留住”时间的努力。

当然除了年龄变化引起了时间的感知,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的节奏也在不断变快,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大都市。有的人明白时间宝贵,积极行动,有的人也明白时间宝贵,却产生时间总会有的错觉,比如深受拖延症折磨的各位。虽然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同,每个人似乎都在经受着时间所带来的压力。Claudia Hammond在书中写到:“时间可以是你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的敌人。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它。对时间的主观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且时间不仅仅是我们用来安排生活的工具,对时间的体验本身就是生活。”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看开头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你对时间有一些新的认识了吗?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实验者回程花费
超密集网络的动态无线回程拓扑管理方法
摆动斜楔及其回程机构
基于ADAMS和Pumplinx联合仿真的柱塞泵回程盘运动受力薄弱点分析
新春开拍小礼物
情况不同,“花费”不一样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加年华
春日别君
学不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