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些体会

2014-04-29王亚

考试周刊 2014年79期
关键词:主部律动音乐课

王亚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高中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注重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作用的沟通工具,可能在不经意间,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1.1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无关及个人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便于更好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一味认真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以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伤大雅的小调侃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2.以游戏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程度

想要上好高中音乐课,课前了解学生对初中阶段音乐作品及欣赏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必要的,而通过游戏方式进行是学生乐于配合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两年中央三台有一档音乐节目《开门大吉》很受观众的喜爱,我把这个游戏引入第一节音乐课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我选择了近20首音乐作品,有大家相对熟悉的中外名曲、影视插曲、流行歌曲,也有学生不太了解的交响曲、中国民族乐曲。课堂上当我告诉同学们准备在课堂上玩一下《开门大吉》这个游戏,而且有梦想基金(虚拟的)时,学生马上雀跃起来,眼睛都亮了,主动要求参加这个闯关游戏。游戏中,不论是闯关的同学还是其他同学都能很专注地倾听,很多作品在播放到前奏15~20秒左右时,学生就能说出作品的名称,有的学生在听到《莫扎特第40交响曲》时马上联想到《不想长大》,而后又否定掉自己的答案,也有的同学在听到《彝族舞曲》时说听起来有点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我引导之后,同学们总结出了流行歌曲和经典作品之间的创作关系,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想到的。

课后很多同学在给高中音乐课(或音乐老师)的建议中写道很喜欢以这种师生互动的方法上音乐课,也有的同学说这是他从小学到高中听得最认真的一节音乐课,既体验了游戏的刺激感,又在游戏中欣赏到了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到了自己对音乐作品及相关知识的欠缺,并表示会以积极态度对待以后的音乐课。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收获,这种效果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3.用活教材,因材施教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紧时代步伐,不做教材的“奴隶”。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能够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由于每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家庭教育与先天素质的差异,造成了他们艺术素质的不同。有的同学从小就在社会上一些艺术培训中心学习跳舞、唱歌、乐器等,他们的艺术底子较厚实,对一些经典音乐已经有所接触或了解;有的同学从未接触过课外的音乐熏陶,接触最多的就是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差异,根据他们的差距,采取不同方法施教,在施教过程中设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4.尝试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分的动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培养音乐素质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艺术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享有多方面完满的精神世界。”

音乐本身是动态的艺术形式。律动是动态的课堂表现形式,学生是动态的群体,音乐流动,学生律动。动态的音乐协调着学生身体的动,身体的动又影响着学生智力和技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使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选择和安排,采用不同性质、风格的歌曲和乐曲,让学生在理解其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用身体的动作表达出来,使音乐的情绪发展和律动融为一体。

如根据《致爱丽丝》的旋律特点:流畅悠扬优美,又带有许多微妙的力度变化。我设计了主部A用双手细小的摇摆及击掌、画圈,并且根据主部A内部及三次重复出现的力度对比,将强弱的转变、快慢的转变分别用手晃动的速度与动作幅度加以表现,如画圈的动作,让大家跟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所画圆圈逐渐由小变大。两个插部B和C与主部A相比,旋律线条的起伏更大,使之表现的律动肢体幅度更大,与主部A有明显不同。由于回旋曲式的主部A重复了三次,肢体动作也重复了三次,并且中间有两组不同幅度的动作出现,因此大家通过肢体语言很自然地感受并总结出本曲为回旋曲式。

猜你喜欢

主部律动音乐课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生命的律动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