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记》和“顶层设计”

2014-04-29刘文瑞

管理学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四书五经礼制礼记

刘文瑞

作为中国人,都知道“四书五经”是儒家学说的代表性经典。如果没有读过原文,只是按照教科书的介绍来了解“四书五经”,很容易把它看作儒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只要读过“四书五经”的原文,不管对儒学持什么观点,批判的也好,赞扬的也好,都会对“顶层设计”的说法产生疑问。

以《礼记》为例,这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一本书。从各种教科书中了解《礼记》,会认为它是关于礼制体系的代表作,对古代的礼仪系统给出了全面的解释,阐述了礼制在君臣大义、社会等级、教育训导、纷争辨讼等方面的规范作用。即便引用原文,也有可能会印证这种教科书式的套话,人们首先会看到礼制的大义概括:“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其次会看到礼制的意义综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再进一步就会看到井然有序的礼制具体内容,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个方面,具体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不厌其烦的规定。至此,你可能丝毫不会怀疑礼制的顶层设计性质,而且还有可能发出感叹,古人怎能考虑得那么全面?

然而,如果真正读《礼记》原文,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观感。但这需要耐住性子,逐字逐句而不是跳跃扫描式地把那些过于啰嗦甚至有点絮絮叨叨的细节陈述看下去。这样就能看到,同样的礼节,在不同事务中会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尤其是不同人物、不同年龄区段,礼仪规范有着种种差别,这会给读者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场景,使读者产生现场感。而这种现场感是顶层设计创造不出来的。再进一步就不难发现,所谓礼仪,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例如,关于进门,《曲礼》要求外来者先看门口,门口有两双鞋,就说明屋内有二人,能听见屋内说话则进,听不见说话则不进;进门时,眼光要看着脚下;进门后,门原来开着就继续开着,门原来掩着就把它再掩上,等等。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认为礼制是“顶层设计”吗?

真正读完《礼记》,而不是只看那些官话套话式的介绍和评价,就能得出结论:这样的礼制,绝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它只能来自于具体的生活实践。礼源于俗,《说文》的解释是:“俗,习也。”而“习”的本字从羽(),同鸟有关。《说文》称:“,数飞也,从羽从白。”如果再查查《说文》“羽”部就可发现,古人关于鸟的飞翔有多种描写。同样说飞行,“”和“翔”就有着细微差别,“”是“数飞”(向前飞),“翔”是“回飞”(盘旋飞)。鸟盘旋飞时翅膀多是不动的,而向前飞时翅膀要不停扇动。由此,人们才把类似于扇动翅膀的重复行为称为“”,而“”的积累固化就变成“俗”。“”和“翔”的细微区别,由“习”到“俗”的演变,无论如何也是“顶层”难以设计出来的,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如果不了解“”的翅膀扇动本义,单纯看经过长期演变到今天简化的“习”字,恐怕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凉风习习而生”的原貌。

辨析“习”字的本来面貌,无非是想要说明,在礼制和习俗的关系上,不要迷信“顶层设计”。古代中国能够成为礼仪之邦,不是圣人设计出来的,而是民间演化出来的。所谓圣人(例如以制礼作乐而著称的周公),是习俗实践的总结归纳者,而不是靠着某个“正确理念”的演绎设计者。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在不断试错中向前行进的。没有实践中的不断试错,就无法得知什么是“正确”。过于迷恋“顶层设计”,认为通过“顶层设计”就可以不需要试错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自负。

再以法律制度而言,清末民初,中国面临着重大的制度转变,王朝时代的中华法系要进行近代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如果不考虑中国历史上的司法习惯,单纯依赖近代法制理念,设计出一个表面上完美无缺的新型法制体系,那就很有可能在实践中行不通,出现俗语所说的“不接地气”。面对这种局势,晚清到民初,当局进行了大量的中国各地民商事习惯调查,并力求把这些习惯融入新的民商法内容之中。而在持“顶层设计”观念的人看来,习惯要遵从法律,而不是法律要融入习惯,所以,这种调查和尊重是对旧制度的退让,是对新制度的“反动”,需要彻底摈弃。在革命思想的支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些全然不顾旧有社会习惯的新法新制。然而,顶层设计者可能没有想到,旧有习惯会使新订法律变成实施折扣过大的一纸空文,新订法律的强行实施又会彻底摧毁旧有秩序,结果使中国进入了无序状态。这种无序又会积累出更多问题,为了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又需要更权威、更高端和更全面的“顶层设计”。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一直存在着底层实践的习俗和顶层理念的设计之间的冲突。

批评“顶层设计”,并不是说底层习俗就无可挑剔,更不是说需要绝对遵守习俗,而是要从方法论角度看到“顶层设计”的迷失。从实践习俗出发,是强调人类行为的试错性,承认理性有限,“正确”是在不断试错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从“顶层设计”出发,是强调正确理念的主导性,认为以正确的制度规范纠正习俗谬误是天经地义的合理行为。前者是经验主义思路,后者是理性主义思路。我们并不反对理性建构,但是,脱离了经验制约的理性建构,很有可能会建构出最终崩溃的“侏罗纪公园”。读《礼记》可以得知,即便是“顶层设计”,也需要“因俗以制礼”。

猜你喜欢

四书五经礼制礼记
SOUNDS OF THE VILLAGE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半途而废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文明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有哪些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