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2014-04-29王军
王军
摘 要: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厌烦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更不理解一些知识点的形成,不喜欢老师单调而古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强行“忍受”着。这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为此作者进行了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探讨,发现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学环节 学习情趣 师生情感 数学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验成功谈谈体会。
一、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大多数学困生可能在课堂上被老师遗忘,因此这些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么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要么是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对于这些现象不少老师司空见惯。正因为有了这些认识,笔者在课堂上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其实这些孩子的心里也想学好,他们也渴望成功,但不管是智力因素还是态度因素,都使他们在学习上出现了障碍。因为无论哪一类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而学习上“债务”的日积月累,已使得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参与课堂学习。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不仅使他们成绩越来越差,而且会让他们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其实,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都能成为顶尖的人才,但作为普通建设者来说,健康的心理也是他们必备的。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这一部分孩子也能正常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认为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做到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对于这一部分孩子给予了特殊关照。我在第一次上课前就对学困生先进行了辅导,主要是告诉他们第一课要上课的内容,并告诉他们要想学好这一节课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还帮他们将这些知识进行复习,直到觉得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好基本的新知识为止。在课堂上我更特别关注了这些孩子的表现,在课堂上板演时,我还特别叫了这几个同学上黑板板演,没想到他们很争气,在课堂上的板演竟然全对,我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了表扬。看得出,这种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扬让他们非常受用。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我认为能否恰当地创设情境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就这一简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再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纷纷尝试能否考倒教师,当然考不倒。于是教师就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有什么规律。”这是一个用活动用实例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课任务。像这样精彩的情境,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化
老师在学生眼中是知识的“权威”,其评价的分量不言而喻;而其他学生的评价则会使他感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等共同参与评价。要注重评价的积极引导,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太强烈,总嫌孩子还不够好,不轻易赞扬孩子。而学生间的评价往往都是“挑刺”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做积极引导,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学会赞扬别人。其次要注意各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学生A用竹子做了一个比较精致的可以拉动的平行四边形,我和学生都称赞不已,学生A很开心,上课表现特别棒。他回家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给妈妈看,哪知妈妈不高兴:“这些东西做得好有什么用?有本事你考个100分给我看。”学生A顿时……唉!
除了语言的评价外,还可以运用肢体动作评价,一个点头、一个微笑……还可以用文字的评价,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旁写上一些赞扬、激励的话语;对一些重点关注学生附以长信,称赞的同时推心置腹谈他的不足之处,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对创新解法,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此算法……这些评价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强化学生的成功感。
课后同学的赞扬,老师的一句“你刚才的表现真棒”,甚或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轻轻的点头,会让学生感到特亲切,特真实,会使他备受鼓舞。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其中就要教育工作者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喜欢数学而是社会、家庭、老师的强迫下学习,我们的教育会是成功吗?这些年来我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并且不断从事这方面的学习和探讨,虽然一些说法有待改进,但应该说收效尚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让每个孩子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德华.学习困难学生及其转化的基本策略.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
[2]徐明文.众说纷纭话成功.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3]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