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的审美特点及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2014-04-29安静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摘要:本文从分析90后大学生审美特点入手,结合现代传媒传播特点调查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审美特点;网络媒介素养

本文中的“媒介素养”主要针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发展,反之,审美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90后大学生选择接收和辨别信息的能力的高低。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高途径除了自身加强学习以外,主要依靠媒介素质教育课程的推广与普及。因此,系统研究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与审美素质的正相关性,把媒介素质教育作为提高90后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突破口,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且具有深远而迫切的战略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的审美特点分析

在特定的成长背景下,90后大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年龄上已经处于生理机能基本成熟的青年期,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需求,虽然他们还缺乏社会阅历,受喧嚣和浮华的快餐文化所吸引,缺乏成熟和隽永的审美价值观,但他们依然坚定的追求着自认为美的事物,并呈现出以下的审美特点:

(一)审美对象更加直观

9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网络时代,从小接触的是海量、直接、通俗的文化信息,受此影响他们更加易于接受直观性强、浅显直白的音乐、图片、视频,这类形象简单、直观、新颖,因而更加受到追捧和欢迎。在传播方式上,其中的网络文化没有以往任何文化类型所具有的种种限制,几乎无限地扩大了人们的感官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正以最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们输送信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且其将现实性与虚拟性相兼容的新特征,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教育方式上,网络文化一改以往教育过程中强制性的方式,通过艺术手段,以审美化包装使人们在观赏、娱乐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引起90后的抗拒、排斥、逆反心理,相反会产生强烈的亲和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给美育带来了最新也最有力的革命,也给90后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审美对象。

(二)审美对象前沿时尚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冲击,90后大学接受的艺术教育及审美教育较为薄弱,对于中外经典的音乐、美术、文学、摄影等作品缺乏认知。他们更喜欢当下和未来,而很少愿意感受和品位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经典的、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艺术作品。如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大学生表示听过不到10首中国古典民乐,而只有26%的大学生看过中外经典美术作品。80%的大学生表示从未看过美术作品展或者听过音乐会。而从问卷调查中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中外经典的音乐、美术以及文学作品缺乏认知:65%的大学生表示听过不到10首中国古典民乐,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梁祝》、《春江花月夜》和《茉莉花》,42%的大学生仅听过国外经典名曲,而只有26%的大学生看过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三)审美娱乐性更加突出

在90后大学生看来,休闲娱乐、追逐时尚、网络游戏、流行音乐是他们对美和快乐的方式的首选。而他们的审美对象也大多来自网络、电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如新出炉的影视体育明星、流行音乐榜上的歌曲、爆炸性的娱乐新闻等等。这些审美对象往往具有美轮美幻的舞台、精致奢华的服饰、热辣刺激的感官、直抒胸怀的简单,90后从中感受、喜爱并模仿着他们,体现了较强的审美娱乐性特点。

(四)审美呈现另类、个性和非主流

从表现自我的方式上,90后的“非主流”成为他们的一个标签。90后将“非主流”从地下、弱势的地位中彻底跳脱出来,如此高调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的服装色彩鲜艳、样式夸张,喜欢穿各种色彩鲜艳造型诡异的服装;喜欢和自己的头发较劲,弄出各种不符合地心引力的发型;喜欢化浓妆,喜欢用“萌”的审美观玩自拍等。他们的审美中充满了强烈的自我体现和张扬,总希望引人注目,这是大部分“非主流”90后的心态。

二、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一)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因为调查是在各个学校相关学生处的老师和学院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配合下开展的,学生们对调查内容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参与调查的积极性比较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高。其中,中州大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96%;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50份,回收148份;河南农业大学300份,回收29l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50份.回收138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份,回收190份。总共收回951份,回收率95.1%。在统计过程中,删除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共计927份。

2.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的网络媒介接触统计表

参与调查的学生触网度达到100%,直接反映了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自上大学开始接触网络,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离开了父母的视线,拥有了较大的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大学生就投入到网络的多彩世界里,从上图中可看出,絕大多数学生的网龄在3年以内,并且经过分析发现网龄与年级基本成正比。但也有部分学生具有三年以上的网龄,说明在上大学前就接触过网络。

中国网络最先普遍流行于大学校园,特别是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拥有电脑数量的增加、学校的网络建设越来越发达,网络已成为对青年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媒介。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和广播,已经在逐渐接近和超过电视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手机的影响也在逐步增强。

针对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显示,上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扩大交往面、丰富业余生活、求职择业的重要方式。还有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利用博客或空间表达自我思想,网络扩大了大学生媒体参与的空间。

高校学生主要上网目的调查图

(二)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特点分析

根據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通常根据自身的性质、需要和所要达到的宣传目的来选择报道的重点及对某一个事件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等。传播者最先接触到传播对象,依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进行编码,其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主观因素,面对各种各样的媒介新产品、新理念,最为直接的受众就是大学生群体。但是,大学生们又受着来自其自身和外界的影响,他们的媒介素养明显存在一些缺陷。他们的媒介素养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媒介、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力量,他们利用媒介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越来越趋于理性,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能够做到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性地接受信息。3)大学生对媒介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尚处于自我判断、自我接受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4)大学生在媒介运用与操作方面,水平普遍较低,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也有待提高。5)大学生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实用和功利倾向,在思想上尚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在道德评价上存有偏差。6)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还很欠缺。媒介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实践更多地集中在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中。

综上所述,网络媒介已经不可避免地深度融入“90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于他们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连续影响和家庭结构及教育的变化,使他们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当“与网而生,用网而兴”的时代氛围与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天生融合相互作用时,“90后非主流”及“网络围观”、“网络维权”、“网络观政”、“网络参政”等成为他们行为的热词,尤其是在当下一些公共事件中,他们在网上推波助澜,成为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重要力量。有效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欢.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2008.(2)

[2]陈瑞娟.美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途径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3]谷玛利.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5)

[4]生奇志.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5]史雅娟.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理性分析——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4)

作者简介:姓名:安静,性别:女,出生年:1977-,籍贯:河南洛阳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研究,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