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角度和叙述方式对《华威先生》深度剖析
2014-04-29杨明
杨明
摘要:《华威先生》是作者张天翼在1938年创作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文中国民党华威整日忙于开会、演讲、吃饭等社交活动,其本质是用虚伪的外表掩盖阻止抗日活动的真相,他的所做作为遭到人们的强烈鄙视。整部作品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出一个骄傲自大、自命不凡的国名党官僚形象。本文则基于文化角度和叙述方式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华威先生》。
关键词:《华威先生》;文化;叙述
目前,读者在阅读一部小说时,除了会留意文中精彩的人物矛盾冲突,也逐渐开始留意叙述方式和所表达的文化究竟带来的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甚至文学批评上从传统的“写什么”逐渐发展到目前的“怎么写”和“怎么读”,《华威先生》在当前全新的文学范式里仍然文坛上的精品,尤其是它的文化角度和叙述方式都会带给读者深刻的回响。
一、《华威先生》的文化角度剖析
自古到今,在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中,他人成分占据自身人格组成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从而就善于和惯性的喜欢在他人面前做人。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两种概念,“是一个人”和“做一个人”,前者是将自己的本来面目毫无隐藏的暴露在众人面前,展现人格的完整性,从而在世俗的社会中做最独特的自己,不随波逐流。后者则是为他人去完善自己的角色,用装饰门面的美化工具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果将这种态度往人的方向延伸和扩展,自然而然就变成自我提升和美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涵盖着一种争强好胜和不甘示弱的成分,用循规蹈矩和安守本分向他人展示自己充满内涵,具有个性和与众不同。所以就常见一些人忘我的将自己推向更高的层次上,抽调现实生活层次,以此来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底线过低的困境。正因如此,大多数中国人十分喜爱“面子”,并乐此不疲的甘于追求这种心理。上述理论和华威先生非常契合,华威先生对自身的外表十分注重,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夹着皮包,戴着眼镜,手主拐杖,嘴里常叼着雪茄,划洋火,用各种外在物质来美化自身。如他坐着全城第一快的黄包车冲锋一样的赶到会场,在会场中还如他往常的打扮一般,用傲视的眼神纵观整个会场,总是在会议还没结束时就离开会场,即使坐在会场也是不超过10分钟,便称某个大人物要请他吃饭或者他要请某个身份地位高的人吃饭,还经常说“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城工作方案,非要询问我的意见”等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有一次,华威先生在大侃关于领导中心的发言,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浅薄狂妄和陈词滥调,会场中有两个青年实在无法忍受华威先生的行为,可以说是用毫无逻辑的语言攻击华威先生,虽然攻击的语言没有点到实处,确戳到了华威先生的痛处,让他气得坐在沙发上浑身颤抖,待他休息后五分钟,两个攻击他的青年早已不知去处,华威先生无可奈何只好拼命喝酒,将他自身具有的色厉内荏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表明了华威先生的真面目需要无法在“他人”面前做人和撕去面子才会显露,他的谦恭和忙碌只不过是掩盖组织群众抗日运动和包办抗日的真相。
二、《华威先生》的叙述方式剖析
(一)叙述时序
叙述时序指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及总体布局。从作品中抽取的事件按照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所构成的称为故事。三件事件如果在故事的文本表述中为b-c-a,a是迟叙事件,如果文本表述是c-a-b,c是预叙时间。本文小说为了将情节刻画的精彩刺激,特安排了两场冲突,一场是关于日本问题座谈会,另外一场是战时保婴会。迟叙事件还分内在和外在,在整个故事的起点之后出现迟叙事件,只是在应发生的事件后第一次叙述,则是内在迟叙事件。如果迟叙事件成为整个故事起点的往事,则被称为外在迟叙事件。作者有意设置了文本解读障碍是为了不打破故事的自然时序,让读者通过层层迷雾寻找答案,让文本有了跌宕起伏的刺激感,增强了可读性。小说的整体核心围绕着华威先生在一天中参加的不同会议,他在这三个会议上的忙和发言是主要强调的一部分,前者是知名他整天忙着开会确常常迟到早退,后者是发言毫无新意,反复宣扬自己的主张谬论。如果仅仅是通过上述两点来评价华威先生,充其量是善于修饰自我和狂妄自大的官僚形象,也不会对民族和国家产生太大的伤害。但为了增加文本的矛盾冲突,作者特安排了外在迟叙事件,那么这时的华威先生就是一个打着抗议招牌确不做实事而又千方百计破坏抗日活动的敌对分子,尤其他疯狂的权利欲从战时保婴会冲突中着重凸显了。日本问题座谈会只是知名了他监视抗日组织的本质,反动心理一目了然,文本正是因为这两件矛盾的展开显得张力十足。
(二)叙述速度
在叙述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文本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概述较为重要的情节内容会停顿,反之则是省略。文本内容是调动叙述速度的前提,一般来说详写的情节内容为了让读者深入文章内容,会自然的减慢,如果是辅助和铺垫内容,会采用较快的叙述速度。《华威先生》中运用了不同的叙述速度,加减或匀速都配合的相得益彰。文章通过“开会”序列和“冲突”序列来揭露华威先生那种势力和丑恶的嘴脸。冲突占据的篇幅较小,因此采用的是“加速”法,而“开会”占据的较多,在叙述方面自然缓慢。其中“开会”这个大篇幅序列中,还详细描写了“难民救济会”、“文化界抗敌总会”和“通俗文艺研究会”三场会议,详细的是前两种会议,叙述为减速,最后一场会议是略写,叙述为加速。本文小说的叙述除了在文本的宏观之处有所体现,微观之处也有鲜明的体现,做到了详略得当的同时不失精细雕刻和大气之美。
(三)叙述空白
美学理论中曾提过,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是文学文本中必然涵盖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读者的思维是否能跟着作者走,这时文本的作用已經不再是表面,而揭露出更现实的的问题。作品产生效果的根本出发点是文学作品的意义空白,从某种意义上说看一部作品重点要看的是它没说什么,不是看它说了什么,正是它的“没说”才是作品深层的意义效果。如果一部作品中没有过多的未定性与空白,那么这部艺术作品不能称为佳作,甚至连“艺术”都不能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华威先生》中的文化角度和中国从古到今的道德伦理有那么一丝契合,文本中的华威先生十分善于“面子活”和按照等级层次来办事和对待不同类型的人,这和传统的思维观念是相符的,而在叙述方式方面,不管是叙述时序、叙述空白还是叙述速度都在刻画人物特征和文本的深层意义,总而言之,文中那攫取权力的狂热与无孔不入的流氓气质赋予了人物闪光的特色,使作品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徐文佳.传承与超越:鲁迅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徐丽萍.权威的建构与主体的颠覆——张天翼《华威先牛》解读[J].民营科技,2011(03):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