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工作成瘾,重拾生命的价值
2014-04-29吴颖
吴颖
特邀主持专家龙迪资深家庭治疗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曾参加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方向)培训。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有“非暴力沟通与家庭生活”等体验式工作坊。
玲秀的痛苦在于她越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却离这个标准越远……
故事
儿子出生前,玲秀就暗下决心:要给孩子足够的母爱!如今,儿子1岁,玲秀却发现自己与儿子在一起时常常人在心不在,心有意无意地总是跑到工作上。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是好学生、好员工。在学习和工作中勤奋努力、追求卓越,不仅赢得师长和同伴的赞誉,也得到了优越的生活保障。本来,她有足够的专业资本和经济能力支持自己做几年全职妈妈,可是时常担心落于人后、社会价值消失殆尽的恐惧让她无法这么做。
于是,她接二连三地承接商业讲座,甚至超出全职工作的负荷。结果是,当她陪孩子玩时,心里在备课,对儿子不耐烦。儿子似乎对她也不耐烦,时常表现得让她抓狂。而真的让她离开儿子去专心备课时,心中又会涌起对儿子的愧疚感,就会焦虑地要求丈夫和婆婆为儿子做这做那,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工作很重要。可是,为什么你会觉得在这个阶段承接工作比照顾孩子还重要?”我想探究玲秀的工作依赖症是否有现实意义,比如增加收入。玲秀沉思良久,才缓缓地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仔细想来,她发现,这么拼命地工作,并非是生活所需,而是为了填补内心的无价值感!尽管她头脑里期盼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可在情感上,依然只接受自己的工作身份。
“我很看重外在评价。生了孩子,我怕自己没价值,就多做讲座,为了找回价值感。不过,承接这些讲座压力很大。听众掌声多,我会感觉好一些。如果听众反应不热烈,我就会责怪自己,回到家里要花很多时间加倍地改进。”
“这样一来,是不是更累,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孩子和家人?”我问。
“正是如此!”她答。
视角
相信不少事业有成的女性,都习惯于用社会成就这一单一标准来评价自我价值。可是,孩子出生后,要求母亲暂时放下熟悉的工作业绩,转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充当照顾者。
逃离并非万全良策
我们还可以在工作文化中注入哺育文化。给工作添加和平的要素,减少竞争和比较造成的贪心、不足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减少自我防御消耗的生命能量。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收获的就不仅是成就、效益、财富,还有创意、能力和兄弟姐妹情谊。
读懂并恰到好处地满足一个“小人儿”的生存发展需要,所需要的智慧和能力并不亚于领导千军万马。当我们不能从照顾者的身份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时,难免会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感,就会像抓紧救命稻草一样,抓住工作不放。因为,那个熟悉的身份更容易给我们带来价值感。
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哺育文化中渗入工作文化。体验竞争带来的生命活力,和孩子一起锻炼不畏竞争和比较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然而,像玲秀这样,通过回归工作身份来逃离照顾者身份,并不是万全良策。夹在工作身份和父母身份之间的张力中,我们无法在每个当下享受到安宁、喜悦和生命的意义。心得不到安宁,不能被喜悦滋养,就不能长出足够的智慧,就无法对家人友善。
方法
■ 反思性思考:在当下的生命中,有哪些重要的关系?每一种关系分别满足了你的哪些需要?你为每一种重要关系付出了什么样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你可以用列单、画饼图等方式呈现,并加以对比。如果夫妻俩对比答案,可能会有更深入的讨论。
两种文化的平衡与互补
两种文化总在撕扯着职场妈妈。一个是我们通过升学、就业而熟悉的工作文化:强调比较、竞争,重视权威规定和外在评价标准,通过优胜劣汰的个人表现确定生命价值。这种文化难免会漠视丰富生命的感受和多方面需要,甚至可能制造痛苦。另一个是我们初为父母早已淡忘的哺育文化:强调体谅、关怀、无条件关注,重视满足生命需要的内在标准。这种文化在于让人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双方是否有能力觉察并回应生命当下的感受和多方面需要——自己的及他人的。
■ 学习活在当下的智慧。当孩子需要陪伴和照顾时,我们就专心地陪伴和照顾。当孩子需要独处时,我们也学会放手。
■ 学习享受生命变幻的美妙。我们在某一方面再出色,也总有一天会落在人后。这并不是生命的失败,而是生命的进化。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生命的空间并不总是在前方,还有上下左右,甚至在后方。所以,生命的方向并不总是向前,有时也需要转身。就像火箭要不断地丢掉原先燃烧的部分,才能升空进入新的轨道。
■ 在夫妻关系或婆媳/翁婿关系中,也可以实践哺育文化,培育相互友善的能力。因为对面那个人在有能力表达友善之前,可能需要弥补他未曾被满足的需要。
显然,照顾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实践后一种哺育文化。当我们带着清心、慈心,专注地与孩子在一起时,就容易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用和平的方式回应这些感受和需要时,生命的感受和需要也会得到回应和满足,会绽放出美善的花朵。放下功利的考量,带着单纯的心去照顾另一个生命的感受和需要,这本身不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吗?!
关于这个栏目
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些可以马上行动的方法,这里,主要探讨一家人如何培育友善相处的能力,如何制造友善的家庭氛围。
实际上,让工作文化和哺育文化之间达成平衡,用和平的方式工作和生活,用无伤的方式去爱,可以大大地丰富父母和孩子的生命。
栏目邮箱19189808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