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研究:猫咬出抑郁

2014-04-29装大雷

大学生 2014年9期
关键词:冰激凌因果关系结论

装大雷

什么,有研究表明被猫咬过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当看到这条新闻并联想到自己12岁时被一只大白猫咬伤小腿而冒出的暗红色血液时,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曾经被猫咬过,这代表着我以后得抑郁症的概率会比常人高?

当然,作为一个接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人,这样的结果只是让我觉得很荒谬。

我暗暗地想这肯定是某些讨厌猫但又怕爱猫人士围攻自己的人的阴谋,

他们炮制了这条新闻来诋毁猫咪的形象。

当然也有第二种可能,某些媒体为了博眼球而错误解读了原研究的结果。

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查找了这个研究。

令我震惊的是,该研究并非是民间的无稽之谈,

而是2013年8月份发表在美国电子出版刊物PLOS ONE上的一个数据挖掘研究。

原来仅是相关啊

简单地说,美国密歇根大学Hanauer等人通过分析130万病人的得病情况数据发现了被猫咬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在这130万人中,有750人被猫咬了,有1108人被狗咬了,并且有11.7万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在这750个被猫袭击过的人中,有41.3%的人被诊断为抑郁症,而被狗咬伤的人中只有28.7%的人患上抑郁症。在此基础上,他们推断出被猫咬过的人得抑郁症的概率更大。

看到这里,我为PLOS ONE默了一把哀。首先,我们来看研究者们耍的第一个把戏。文章中一直在提百分比,那我们就借助简单的计算器来算算实际的人数。被猫咬过患抑郁的人数750×41.3%≈310,被狗咬过患抑郁的人数是1108×28.7%≈318。哇哦,明明是被狗咬过的人患抑郁的人更多一点。这样的把戏在生活中,我们其实经常遇到。百分数是糊弄人的一大利器,人们常常迷失在百分数中而忽略基数问题。再来看第二个把戏,被猫咬伤的310人在总体11.7万个抑郁症患者中占的比例约为0.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患抑郁症的人其实和咬伤没有关系。

那么,被猫咬伤和抑郁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从某些媒体上的新闻上我们似乎嗅到一丝因果关系的味道:因为你被猫咬伤了,所以你得了抑郁症。很多人在看到这个研究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也是这样。也就是在时间顺序上,猫咬伤在前,抑郁在后,并且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排除了其他的任何可能,从而认定猫咬伤引发抑郁症。但是从目前的研究上看,这样的因果关系明显是不成立的。研究者们只是通过数据挖掘出一种相关关系而已。

相关不是因果

我们该如何解读这样的相关关系呢?Douglas Main在Popular Science网站上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猜想。因为动物的陪伴可以给自己慰藉,有些抑郁症患者会养宠物。在大众的认知中,猫一般代表着独立和神秘,养一只猫成为一些独居并且心情抑郁之人的选择。所以和猫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难免会被咬到。其次,抑郁症患者可能养了多只猫,在给猫拉架的过程中被咬伤的可能性比较高。最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做出一些猫不喜欢的行为,比如忘记喂食,不进行眼神交流,从而引发猫的反抗。我们得出的是一种相关关系,即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被猫咬到,而非被猫咬到导致抑郁。

我们再来看一些比较简单的相关关系,比如冰激凌和矿泉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冰激凌卖得越多,矿泉水卖得也越多。但是我们不能说是因为卖冰激凌多而导致了矿泉水的销量提升。它们之间有关系的原因在于,天气热。再抽象一点儿,也就是A和B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A会随着B变化,B也会随着A变化,即AB在同一时间内是共同变化的关系,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这样的相关并不一定是因果,可能是有第三个因素决定了AB的共变。上述的例子中,第三个因素就是气温升高。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认清相关关系并不容易。网上就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则研究发现一个国家消耗巧克力越多,该国人均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越多,这里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科技实力强,得诺贝尔的几率大,当然由于有钱,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也就表现出巧克力的消耗大。还有说每天洗头的人更成功,明明是精英人士需要应酬更注意形象。

其实想想一些研究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媒体的解读。为什么很多媒体会将一些相关关系说成因果,并且是一些很荒谬的因果呢?首先当然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次可能自己真是不懂,最后我想应该是人们对因果关系的“迷恋”。如果因果关系是北京的晴朗天空,那相关关系就是北京的雾霾天气。前者清楚直接,后者模糊间接。因果关系是确定A导致了B,那说明A是B产生的原因,这是毫无疑义的;而相关关系则模糊的多,这AB两者存在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因果,可能没有因果,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因素影响它们。在这个“短平快”的信息时代,谁还喜欢细致思考,所以给我一个结论吧,不管相关与因果。

但是,我们不能偷懒。偷懒的后果可能是大谈特谈冰激凌销量和犯罪率之间的关系,Facebook的发展和希腊经济危机的关系,屁股大小和智商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自己迷失在相关的泥潭中却忽略真正的因果。所以,下次再遇到耸人听闻的消息,同学,你可长点儿心吧!

最后想强调的一点是,尽管相关不代表因果。但是相关可能给我们提示,去发现因果。很多研究都是在相关发现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比如这几年比较火的网络大数据,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相关。当你发现某个经常上的网站正在举行购物赠电影票的活动,而那部电影正是你喜欢的,你在网络上曾谈论或标记过,请不要觉得神奇,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你买的东西和电影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当然没有,那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呢?只是因为这两者都是“你”喜欢的而已!

群体可理解,个人难琢磨

除了相关和因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我们解读一个研究时,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还应该注意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我问身边的人,为什么对心理学感兴趣?得到的答案很多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了解自己。但是,我觉得比较准确的答案是通过了解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来了解自己。

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和发展心理学中做的很多研究反映的都是大众的、群体的行为规律。比如常见的某些行为表现出性别差异。有的研究会得出女生的数学能力低于男生(当然也有的研究表示两者没有差别)。当看到这样一个结论时,你作为一个女生或者男生,该如何消化呢?如果你是一个数学不好的女生,你可能会想:因为我是个女生,所以数学不够好;如果你是个数学好的男生,你可能会想:我是个男生,我本来就该数学好,女生在这方面就是不如男生。以上的两种人和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但我们别忘了,现实生活中还有数学好的女生和数学不好的男生。并且我们发现这个研究是在美国纽约市某大学找白人做的研究。所以这样的一个结论应该表述为:美国纽约市某大学白人中大部分男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大部分女生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其他的情况。再回归到个人,你作为一名中国北京市某大学的黄种人学生,你将自己置于何处呢?

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心理学研究,甚至可以推广到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都有自身的限制。因为心理学的研究都需要对某个小群体研究,从而进行推广。并且为了最快速地传播,只将其中的主要部分拿出来——就像上述的男生的数学好于女生。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尽管我不想,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反对刻板印象的心理学也在传播着刻板印象。可是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特别,你出生的基因,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上过的学,走过的路,遇上的人,将你塑造成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尽管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这一点。

这样的一个你看到一个心理学结论时,该如何来看待呢?面对一个将个性剔除,只留下大部分的研究,你的位置又在哪里呢?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以更加复杂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和世界。有时候一些研究可能适合你,另外有些研究的结论也许会与你的实际情况相反。比如你就是那个数学好的女生,你就是那个生长在离异家庭但身心健康的孩子等等。这里不是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错误,而是回归到个体,群体的结论有些是失效的。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冰激凌因果关系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哇!甜甜的冰激凌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冰激凌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冰激凌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