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闯10关,WINNER

2014-04-29尹颖尧

大学生 2014年9期
关键词:孵化器投资人创业者

尹颖尧

No.1

社会文化影响创业

长期的“重农抑商”和不鼓励冒险等文化影响了很多家长对于创业的认识,而“独生子女”政策又让许多家长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从主观上,盼望孩子毕业即创业的家长并不多。我们从高校创业指导中心了解到,甚至有家长打电话到学校,希望老师劝劝孩子:不要创业!

其实,社会文化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即使是在创业大国——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文化也是经历了几十年才慢慢形成的。

虽然硅谷云集了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名校,但1950年代之前,硅谷的毕业生都跑到美国东海岸找工作,并没有“创业”这个概念。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了硅谷一个机会,斯坦福的校友们开始在硅谷做生意,当他们发现人手不够时,就跑回母校招募师弟师妹们一同创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大学生才开始把创业当作一个人生选项,默认进了大学就应该创业的校园文化了。当美国大学生创业人数的基数越来越大,虽然成功几率很小,却能涌现一个又一个成功创业故事——微软、谷歌、Facebook……

No.2

孵化器不能只有地

孵化器,不能只是地。

为什么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很难成功?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社会资源太少,人脉也太过匮乏,成功人士很多时候认识某一个人,打一个电话,牵一个线,就能完成一笔订单。

因此,面向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器不仅要提供创业场地,还要有丰富的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和市场架起一座桥梁。近10年来,大学从各个层面都在加强创新理论、创新思维的激发和训练,也在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作用,成为企业家、投资人等资源的聚集地。

但是,现在优秀的孵化器并不太多,有很多好大学的附近甚至没有孵化器。

No.3

适合创业的地方不多

国家能否下大力气建立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

目前,中国的创业人才都汇聚于北上广深,因为一线城市的创业生态环境最完善,投资人最密集。能否在大学密集型地区,发展更多更成熟的创业生态环境基地?比如,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心的武汉;以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为中心的成都;以南京大学为中心的南京;以浙江大学为中心的杭州。

适合创业的地方多了,创业的人就多了,出现Facebook的概念才会高。

No.4

投资人仅投钱

在中国,真正靠谱、专业的投资人特别少。投资人,除了要有钱,在业界还要有一定的威望和人脉。投资人不但给创业团队投资、占股份,还得把人脉等资源都输入进来。有的创业团队找到投资人后,之所以能与一些大公司达成合作,就是得益于投资人的牵线搭桥。

目前,对于中国的投资人来说,只有钱是他们最大的资源。他们大多认为互联网行业收益高,投资的目的是快速生钱。许多投资人不愿意给大学生创业团队投资;他们的投资项目大数都是“拷贝”的——经过美国商业模式的验证。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连美国都没有的商业模式是赚不了钱的。

那些愿意投资给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投资人,却无法解决人脉资源和管理经验的问题,这就导致获得投资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很容易失败。

所以,投资人投资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人脉等资源。这也给大学生创业团队一个启示——不能什么钱都要!要找有资源的投资人。

No.5

无法连续创业

连续创业的成功几率更高。

在美国,第一次创业失败,第二次创业离成功就近一些……大学生们在不断创业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成功。此外,投资人更愿意投资连续创业者。

但在中国,很多创业者失败一次后就放弃了。不过好现象是坚持的越来越多。

3个85后清华学子创办了Face++。在此之前,他们曾做过一款手机游戏《大战乌鸦》,它的最大特点是人脸识别。当他们做第二款游戏时,还是与人脸识别技术有关。在不断地尝试中,他们发现创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游戏,而是人脸识别,从而调整了创业方向,专门开发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开发和平台服务。2012年,Face++获得了天使投资,2013年初又获得A轮融资。愿他们能成为我们希望的Facebook。

No.6

团队不稳定

大学生创业团队不稳定,这一点是很多投资人忌讳的。

有的投资人曾遇到这样的窘境:决定给大学生创业团队投资了,突然,创业团队有人要考公务员,有的家人不同意创业,有队员的女朋友不愿意呆在北京想去上海工作,各种各样的奇葩原因。当然,投资也不了了之了。

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是很多的,创业也许是最苦的一项。

当然,有的大学生离开创业团队也是无奈之举。北京、上海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希望留在北京和上海,那么,北京和上海户口就得考虑,不然,买房买车都会受到限制。而错过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则基本上不太可能申请到北京和上海的户口。为了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有必要完善户籍制度。比如,能不能保留创业者的应届生身份?

No.7

管理经验不足

管理经验不足,队伍就带不下去。

管理一个五六个人团队不算难事,当大学生创业团队扩大至10人,这就要考验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了。有一个大学生创业之初风声水起,但是,当他的创业团队人数达到50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管理危机,6名中层管理者不再信任创业者,集体离职。大学生管理能力不足,也是投资人不愿意投资的一个原因,他们认为大学生可以做小项目、管理小团队,一旦公司营业额达到几百万、几千万,大学生创业者就hold不住了。

No.8

认死理

大学生创业者,尤其是技术型团队,爱认死理。

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做了一个教育信息化产品。刚开始,创业团队信心满满,认为信息化对学校有利,便把市场定位于向学校推广这款教育信息化产品,但是,他们在学校没有人脉,迟迟攻不下来。其实,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也需要这款教育信息产品,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创业团队成员都是搞技术的,他们太认死理,不善于调整产品的定位方向,苦苦地与学校周旋,前前后后折腾了7个月,最终让创业团队心灰意冷。毕业前夕,创业团队宣告解散。

No.9

心态不正常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没有认识到创业其实就是一份事情,没必要把它看得太“崇高”。

在人们眼中,创业往往被看作“抛头颅撒热血”的追求梦想的壮举。众多的大学生创业故事都体现了两个主题——了不起和苦。熬夜、睡地下室……艰难困苦让创业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一旦创业失败,就成了悲壮的壮举;一旦成功,创业者就会被神化。

这种心态不正常。

No.10

有后路

中国大学生,尤其是知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到了找工作季发现创业项目做不下去了,就会想着去找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给自己找条后路。毕竟拿工资和给人发工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创业中,创业者需要管理现金流、构思公司整体发展,所付出的心力和脑力与找工作拿工资不一样。尤其是那些能找到高薪工作的大学生,创业意味着要舍弃更多的东西,创业成本也更高,他们愿意冒险的可能性也越小。

猜你喜欢

孵化器投资人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投资人最爱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