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思考

2014-04-29武海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高等数学独立学院

武海霞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并且个体差异很大,这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转变,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层次对学生实施分流培养也是高教司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面对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且呈现多层次性,高校原有的“大锅饭”“一刀切”教学模式已严重不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现状,分级教学应运而生.分级教学又叫差异教学、分层教学、自然分材教学、分类推进教学等.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营建一种使学生积极学习,使教师轻松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参差不齐,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曾经做过不完全统计:两成左右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总感到课堂的信息量不很充足,知识比较简单,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严重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五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比较适合自己的水平,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要或多或少地关照一下基础差的一部分,这就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近三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太快,自己的基础跟不上,他们甚至希望老师将高中学过的知识给他们做详细讲解,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由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大而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为了确保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必须科学地实施分级教学.

1.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实施分级教学

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存在着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加之内容枯燥,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都感到很吃力.在高等数学的一堂课中,既有系统的概念引入、推理论证,又有导出方法、分析范例等,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大大地超出了中学数学课上的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再加上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自然就造成了学习层次上的差异.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状况,进行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

2.学生数学水平和学习兴趣的差异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加大.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数学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了”,再加之每名学生对数学的喜好、兴趣不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起点、内在需求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实施分级教学.

3.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个性的差异,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特长,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数学要求较低的部分专业的学生,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还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又显得较为薄弱,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相比而言,分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符合因材施教的规律.

三、实施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重要意义

1.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独立学院的生源水平相去甚远,如果实行“大一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就可能抑制一部分尖子生的发展,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生入校后,对其采取分级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的最低要求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从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出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直至完成学业.根据成绩优劣将学生分为A,B两级,对A级学生相对加重学习任务,加深课程难度;而对B级学生则保持正常的教学进度.如此,不仅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级教学针对性强,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彻底改变了以往“齐步走”“以中间水平为基准”“向中间看齐”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一刀切”的常规,更好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针对不同的层次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分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分级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级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升降级”制度,这一特点决定了每个层次或班级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可以升级,如从C升到B甚至再升到A;成绩退步者则要面临降级或者随下一年级重修,如从A降到B再降到C,或者随下一年级重修.这样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优等生”和“差等生”,使竞争永远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竞争使更多的学生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并因此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进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班学生的培养质量将为独立学院树品牌,普通班学生的培养质量将为独立学院赢得口碑.学生的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基础课教学质量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胜.独立学院定位与运行机制的建立[J].教育论坛,2009(4):140.

[2]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3]廖红阳,李旭荣.分级教学引发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8.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高等数学独立学院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音乐学专业钢琴技能课分级教学的思考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