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师钱卫清:文物收藏“发烧友”

2014-04-29唐姗姗

方圆 2014年9期
关键词:发烧友国家博物馆收藏家

唐姗姗

人和古董间,讲一个缘分,没有谁能永远拥有一件文物,更何况因为每个时代它的拥有者不同,这些小物件才有了他们特别的故事和气质,所以,所谓的收藏,其实是一种随缘

人物名片

钱卫清: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历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改制研究所、跨国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硕士生导师。著有《法官决策论》、《公司诉讼》、《成功改制》等法学著作及畅销书二十余部。2010年被评为“中国百强大律师”及“法治领军人物”。因致力于文物收藏与保护荣获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文物保护金奖”。(摄影:本刊记者 张哲)

第一次走进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卫清的办公室,或许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从柜子到地板,从门口到里墙,随意摆放着眼花缭乱又迥于当代的物件,造型各异的青铜马匹、镶红点绿的对猪摆件、泥金多臂的宗教法身……无数双眼睛从各个角度望过来,似乎都在打量刚进门的你,刹那,模糊了时间。

作为一个资深民商法律师,钱卫清因代理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国际商事纠纷案件胜诉而知名,也因担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的代理律师而卷入过舆论争议,但实际上这位法律人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收藏家。

2013年底的中国收藏年会上,钱卫清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他收藏的唐代铜鎏金灵蛇化身观音被评为“中国铜器十大国宝”,同时被授予“中国文物保护金奖”。

“这些都是真品么?”《方圆》记者下意识地问。“都是老东西。”钱卫清这样回答,随手指了几件,“这几件是相对年轻的,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和六面开光珐琅彩,这几匹载着不同乐手的乐马年代稍微久一点,是唐代的。这个屋子里的文物找几件算算市价,大概有一千多万元了吧。”

收藏不可能发大财

不过,钱卫清的办公室并没有任何安保措施,普通的木门加一把简单的锁,窗子玻璃外也没有铁栏杆,至于电影里存放文物的房间必备的红外线防盗系统就更不用提了。不怕被盗么?“做收藏要有好心态,要放得下,你的我的,最后都是国家的。人和古董间,讲一个缘分,没有谁能永远拥有一件文物,更何况因为每个时代它的拥有者不同,这些小物件才有了他们特别的故事和气质,所以,所谓的收藏,其实是一种随缘。”钱卫清笑笑说。

钱卫清刚刚开始接触收藏,是受自己的客户影响。“很多企业家都是收藏家,在工作之余会主动带我参观他们的收藏,说是收藏,其实没有人将文物真的‘藏着,反而都会喜欢向更多的人介绍和欣赏,看得多了,我也从走马观花到真正沉淀下来品味,这些藏品,真的是美的。”

钱卫清的鉴赏力有很好的底子,自幼师从吴子南先生(现为江西师大美术教授)学习书法,在部队服役期间又师从军旅画家张坤先生学习国画,其后又拜师书法家王克敌老先生。2007年,他的书法作品《苏轼词二首·念奴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钱卫清的作品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审核,还通过了该评估委员会艺术品价值标准评定。

不过有了美学基础,也不一定能做得了收藏。“烧钱。”钱卫清说,“我也是律师渐渐越做越好以后,才开始做收藏的。要是最初拿一年的律师费买个巴掌大的玉回来,家人估计气急之下会动手吧。”

真正开始做收藏以后,钱卫清体会到,收藏真的不是炫富或“有钱烧的”,“收藏是我们和古人之间的对话。做收藏,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懂得每个朝代的技术、才艺、风格,不同藏品之间的交叉比较,能让一个人真正了解一段历史。”

这种知识储备并非一日可成,初入行的钱卫清也看走过很多次眼,他自己评价简直是“血的教训”。一次,他看中了一名收藏家手中的和田玉佛像,对方开价60万元,这个价格让钱卫清大打退堂鼓。可是回去以后,他辗转反侧了一晚,想起那个佛像就睡不着觉。第二天,他又上门了,第三天,他又上门了……经过几天的软磨硬泡,这尊佛像最终以40万元成交。

过几年回头再品鉴,钱卫清知道自己买贵了,这尊佛像并非和田玉,而是青海玉,“和田玉和青海玉出产的山脉相连,硬度都在6.5,按照国家标准规定,6.5硬度的玉石统称为和田玉,不过真正的和田玉和青海玉在色泽光润等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但随着和田玉的产量越来越少,青海玉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这是钱卫清当年万万没有料到的。

“不过,收藏不可能发大财,我们手里的藏品,很多都是有价无市的,所以,收藏是我们的精神归宿,而非物质。这几年,我越来越喜欢年代久、古朴的东西,这样的藏品越看越有味道,我会站在一个藏品前一动不动到三四个小时。中国曾出土了50条玉龙骨架,其中一条黑皮玉龙,制作于8000年前,这太震撼了,我确定,你把任何一个收藏家和玉龙放在一起,除了衣食之外不给任何东西,他都会非常快乐地度过几十年。”钱卫清如是说。

国家博物馆守门人

在加入收藏家的行列以后,钱卫清也开始专门研究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由于在法律界研究收藏的人极少,他逐步在圈内扬名,并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十余家文化艺术机构法律顾问、首席律师。

在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律顾问时,钱卫清逐步调整了国家收藏机构的内部制度构建,理清了常见的法律风险,并分门别类地归纳好。如在文物交流方面,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物出境展览时,会取用展览国对此完备的格式合同,在文物局和海关报备即可。在国外的格式合同里,虽然对在展览期间展品的丢失和损坏有确切的赔偿范围,但是如发生纠纷,首选的法庭是塞浦路斯或海牙的境外仲裁机构。“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在海外仲裁不占优势,而且多次往返于中国和境外也是笔很大的开销。后来我们将纠纷解决地定为中国,消除了境外展览的一个隐患。”钱卫清说。

除此之外,钱卫清通过商谈和发律师函的方式,为国家博物馆挽回了几起重大损失。

2012年9月,陕西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150幅遗作,通过其夫人和女儿,正式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在遗作捐献之前,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转战陕北》是石鲁先生毕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他为国家博物馆定向创作的作品,也见证了石鲁先生与国家博物馆的特殊关系。《转战陕北》一经问世就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创作方法和一种表现形式的代表,奠定了石鲁先生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当然,由此而开端的石鲁先生的一系列创作,更为国画界增添了重要的学术话题,所谓的“野怪乱黑”引起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为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不过,这场捐赠仪式险些无法举行,因为石鲁最初决定委托一家拍卖公司完成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捐赠,但这家拍卖公司违反约定,居然将这批已承诺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画作私自处理。钱卫清经过几番努力,最终追回了这批画作的所有权。“石鲁先生《山区修梯田》一幅画的拍卖底价是3400万元,可以想见,150幅画作的价值能有多大。”钱卫清说。

另外,曾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过合作的一家鉴定机构,在合作结束后,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定中心”,很多收藏家认为这家鉴定中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直属,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名誉影响很大。经过钱卫清的斡旋,这家鉴定机构最终停止使用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联的名称,中国国家博物馆因此挽回了声誉。

随着自己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钱卫清又关注起民间收藏家的权益。这一方面是由于民间收藏家的迅速增长,《光明日报》曾报道2013年我国民间收藏者已达7000万人。另一方面是,民间收藏文物情况复杂。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曾坦称:“现在民间的收藏品很丰富,比国有单位的藏品情况更为复杂。”

“这么多收藏家、这么多展品,又没有国家机构作为依托,他们要面对的法律问题更多、更难。”钱卫清说。

砸了真品的鉴宝节目

让钱卫清最为感慨的是民间收藏家面临的鉴定乱象。鉴定,本是一项维护市场良好公平运转的公共服务,可是在当今中国,文物鉴定活动却是最混乱的。

“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专家满天飞、全国跑,不分专业、不分年代、没有资质、没有科学依据,信口胡说,给钱就出证明。但是民间艺术家对于文物鉴定的需求又极大。”钱卫清说,“在一次‘鉴宝活动中,由于‘专家太多,甚至出现了‘摇号鉴定这一奇景。轰动全国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案件,正是被所谓的‘鉴宝专家鉴定成赝品,导致该珍贵文物先以17万元价格低价出让,之后又在公开市场以8736万元天价被拍卖,原始持宝人朱氏兄弟损失惨重。”

2013年确实是一个让社会公众认识到鉴宝乱象的年份。在《天下收藏》节目中,来自河北的持宝人付常勇展示了一对甜白釉压手杯,被当期3位鉴赏家鉴定为现代仿品,主持人王刚挥动瓜棱大锤将其中一只砸毁。付常勇默默收起碎片,在节目后又找到专业机构鉴定,其鉴定结果为真品。由此,付常勇认为自己的藏品在节目录制前后经过专业鉴定机构仔细鉴定,结论均为价值不菲的真品,而《天下收藏》节目不负责任,仅凭3位鉴赏家节目现场短时间远距离目测就将藏品误认为赝品砸毁,故将王刚和《天下收藏》节目告上法院,而付常勇的代理律师,就是钱卫清。

一时间,主持人是否具有砸宝的权利、《天下收藏》和持宝人签订的“生死合同”是否有效、损毁国宝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成为舆论焦点。但钱卫清却一下抓住了要点,他提出,《天下收藏》节目的三名鉴宝专家并非中国收藏家协会推荐的具有国家颁发的鉴定资格证书的鉴定专家,甚至不符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对于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必须是省级文物部门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的规定,并无鉴定资质。

另外一方面,怎样的鉴定手法才有公信力,钱卫清也有自己的理解。2013年,冀宝斋因马伯庸的一篇吐槽博文而走红,严重不符合时代的收藏品被网友纷纷吐槽“毁三观”,后有北京鉴定专家到场,观看一圈后定性“全是赝品”,对此,钱卫清不以为意。

“没有哪位收藏家敢打包票自己所有的藏品都为真,有假、被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几件藏品是赝品,就否定了收藏家所有的收藏。走马观花一般的鉴定是否有公信力,值得商榷。王宗泉在事后还来找过我,我支持他维权。不过后来他抑郁而亡,维权的事情也就搁置下来了。”钱卫清回忆。

“民间的文物收藏者,在长期的收藏、研究实践中,已经深刻领悟到,传统经验鉴定是一门科学,在文物鉴定的某些方面,是任何科技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但科技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对文物鉴定的广泛性、准确性,又是传统经验鉴定所无法企及的。必须将传统经验鉴定与科技鉴定结合起来。”钱卫清几次在研讨会上提出这个观点,因为今年启动了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

取消民间收藏家的“原罪”

除了文物鉴定问题,民间文物收藏的法律地位也是钱卫清关注的问题,长期的收藏生活给他带来的感悟是只有修法才能改变乱象。

《关于修订文物保护法的建议和意见》,就是钱卫清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物保护法》修订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修订小组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包含了很多退休官员、法律专家、文物专家和收藏家。

在钱卫清看来,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民间收藏家获得法律地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文物保护会遇到阻碍,文物市场会难以规范。

《文物保护法》将出土文物都规定为国家所有,从而否认并排斥了民间收藏活动。“实际上我国的文物实在太多了,国家其实并没有充分能力和资源对其名义上拥有的全部文物给予甄别和保护,守法的广大人民群众被排挤出去,违法的盗墓分子和文物走私分子就有了巨大的空间。”钱卫清说,“由于财政资源有限,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早已满负荷运转了,光保管鉴定自己所收藏的文物都忙不过来,民间流散文物根本得不到良好的甄别、保管、评估服务。这种情况下,大量文物被有意无意地以“赝品”、“新仿”为由枪毙,从而为这些文物流失海外大开方便之门。”

钱卫清认为,我国文物管理部门有一种倾向,认为承认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将导致盗墓猖獗,但在今天,盗墓早就已经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即使国内市场碍于法律规定不承认盗出的文物的合法性,国际市场实际上对这些文物是有相当价格的,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国内市场不承认合法民间文物收藏的结果就是,盗掘出的文物被走私到海外,再以几倍的价格作为“海外回流文物”把中国人的钱赚走。这一规定最终极大地刺激了盗掘文物-文物走私-国际市场中国文物价格飙涨-中国损失大量外汇购回文物这一暴利产业链的兴旺发达。

另外,虽然目前民间收藏合法性并不受到支持,但民间收藏市场的客观存在,如果国家放任不管,听任行政垄断的结果就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蒙受实际的巨大损失。

“解决民间收藏的‘原罪,能对私人文物所有权的流转进行更好地促进和保护。如明确流转对象,允许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依法流转,承认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作为文物经销商的合法地位,才能打破文物市场的人为官方垄断。”钱卫清说,“培育规范、健康、健全的文物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文物交易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文物保护绝不仅仅是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事,也绝不单单是公立博物馆、文物研究机构的事。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并保证公民参与文物收藏和文物保护的合理性、合法性,更应突出全体公民保护文物的主体地位。”在《关于修订文物保护法的建议和意见》中,钱卫清呼吁道。

猜你喜欢

发烧友国家博物馆收藏家
表情包收藏家交流会
博物馆之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我身边的发烧友们 音响玩家访谈录
芬兰国家博物馆扩建项目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收藏家星星狐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小小收藏家
宝贝在哪儿?
如果你是发烧友,请不要忽略它 Oehlbach NF 214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