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4-04-29张路唐昌维

2014年26期
关键词:共情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张路 唐昌维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突破点,共情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对共情内涵的阐述、共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的分析,了解到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共情的运用。

关键词:共情;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韩非在《说难》中说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此话的意思是指说服人的真正难处在于把握被说服者的心理特点,在于说的话能不能打动被说者的心。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共情”的传统思想,说明“共情”在古代是作为和谐人伦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共情理念,可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换位思考,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实现被教育者道德的内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如何发挥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是笔者探索的重点。

一、共情的基本内涵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投情等,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Mayeroff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够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和方向。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够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涵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通俗的讲,共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他人的内心感受,并且把自己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向对方迁移,达到感染对方的目的。

二、共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而这些规律又和心理是同步的,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从思想现象来深入研究人的思想观念形成的规律,也要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共情作为心理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以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思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对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研究,缺乏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尊重。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方式,将学生看成了单个没有思想的客体,这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严重违背了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讲课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够结合生动的子来讲,损害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的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心理活动的基础,严重削弱了工作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总以长者、老师的身份自居,以过来人的口气对学生说教,将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未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共情方法的引入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缺陷。通过共情,师生之前能够更好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共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真正结合。

三、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情感是人与人心灵连接的纽带,是交往的核心所在。通过共情,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感同身受,将自己设身处地了解到的信息反馈给对方,已达到彼此间的共鸣,加深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关系也就会更牢固。

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利用共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和心理规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思想变化、性情脾气、价值观取向等等,适当的调整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教育者在生活上对学生关心爱护,体察入微,理解支持,尊重鼓励,不仅可以加深教育者对学生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学生对教育者就会更加信任,为以后彼此间能够相处融洽打下了基础。

2、共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双方的“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心理需要相吻合,引起彼此间感情上的“共鸣”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由于受到了尊重和理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而也带动了老师的主动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当中,对老师有效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大学生经常出现有的老师上课出勤率高达百分之百,有的老师上课无人问津,凡是善于与学生共情的老师,其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学生就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情绪方面的状况及时调整上课的方式和讲话的艺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同样促进了教师的职业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共情有助于促进被教育者道德的内化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学生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都会有一个学习的重要参考,学生由于在校经常与老师接触,那么老师往往会充当这样的角色,老师的言谈举止,做事风格,神态,语言,动作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冷漠的老师培养出来的也必然是冷漠的学生,具有共情能力的老师,就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给予其适当的鼓励、支持、安慰、帮助等等,在无形中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去与他人相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运用共情的技术,真正做到道德行为的内化。

4、共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就是做人的工作,要想解决人们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找准问题的关键。采取共情的方法,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环境当中去感受对方的思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解其需求,预测其动机,切准对方思想的脉搏,然后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人的心理态势适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共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马克思说过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不断更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断更新。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帝国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入侵,西方思想的渗透,最终形成了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判断趋于实用化、功利化,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因此共情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缓解了学生与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的关系。

无论在什么时候,角色的互换、平等的对话都将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共情的运用

1、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和重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切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关闭自己的心扉,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唯有运用换位思考,共情的方式,才能达到彼此心灵上的共鸣,才能找到共同语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2、正确对待个人的需要

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社会个人思想变化的因素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在不同时候,不同的人对同一需求的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与环境,研究其需求结构和引起思想波动变化的原因。当一个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往往会引起其思想上的波动变化。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找到引起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同情,让自己变为对方,从对方的视角认识和找出心理问题,找出影响思想波动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对方达到心理的平衡点。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人的本性,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要的目标。在面对教育对象时,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做到充分了解其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人的存在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

4、创建“微博班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成为了新一代人群的宠儿。“大V”因其在微博世界中的广泛影响力,观点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借助微博平台创建“微博班级”,开展一些传递正能量,轻松活泼,时尚八卦的主题讨论来影响学生的思想。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与人的交流更多的是借助于电话,电脑,电子产品来进行,造成了很多学生孤僻,喜欢独处的性格,“微博班级”的创立,有助于吸引这些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共情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来化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压力,舒缓负面情绪,巧妙的运用群体的评论来引导其敞开心扉,正视自我,回归正常的生活。

结束语

共情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素质。笔者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了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由于共情作为心理学中的概念,其运用的领域还有待开发。本文仅对其作用做了简要的概括,鉴于其复杂性,对于教育者如何培养其共情能力,如何对共情能力进行评估等等都没有涉及。因此我们要坚持对共情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也要看到共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作用,以期在以后能够更加完善共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作者简介: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日昌,李占宏.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6.

[2]李莉.微博与共情[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2.

[3]杨定昕,彭晓红.浅析“共情”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教育时空,2008.

[4]陈权,张宁.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

[5]满丰,陈文斌.论共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

[6]邓文,赵慧莉.谈共情如何影响心理咨询[J].文学教育,2014.

[7]袁志成.谈“情感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青年思想教育,2008.

[8]康丽娟,张新宇.共情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

[9]张绪元.《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中国戏剧出版,2009.

[10]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共情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