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探析
2014-04-29邱峰周亚军
邱峰 周亚军
[摘要]学风是一所高校的治学之风、教学之风、求学之风的综合体现,优良的学风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学风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认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应从创新理念、内容、方法入手,在新生入学教育、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优化育人环境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邱峰(1979-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周亚军(198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机械优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56-02
对于学风的论述,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中的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指出,“通常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术界认为,学风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根据以上定义,笔者认为高校学风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解释。从广义来说,高校学风是学校师生在教学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大学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涵盖了高校教师的治学之风、学生的求学之风和校园的学习之风。从狭义上说,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包含学习动力、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基,是高校的精神力量,更是高校的灵魂体现。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引领与推动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一、影响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学习的目标被涂上功利的色彩,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用知识感兴趣的功利和投机色彩的学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在中国,学生奉行的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抹杀了个体兴趣和个体需要,滋长了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缺乏生机和发展。四是就业形势的错误导向性。当前社會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无限化,扩大到学生家庭的整体社会关系的竞争,造成了“成绩好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成绩差照样找到好工作”现象,致使高校学习风气受到了影响。此外,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中生打工工资比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学校环境因素。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育的“产业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而以企业管理模式来办学,盲目扩招增收,办学仅瞄准招生和就业升学率两个方面,而不重视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二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学生指导管理机制,对学生学习管理、成长发展和学业预警存在工作盲区,在学风建设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固然大多数教师是“德才兼备”,但有些教师不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学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态度敷衍,随意性调停课,学生作业批改潦草,监考管理不严等。更有些教师利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试等索取好处,以权谋私。四是校园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校园环境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3.学生个体因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仅仅是为混张文凭,大学学习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些学生盲目从众,选择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忽视对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研究。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0后”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贪图享乐。三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实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在家长或者亲人的推荐下选择学校或所学专业,学生个体毫无兴趣。四是朋辈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中,一些学生往往受到高年级师哥师姐的朋辈负面影响,都对学风建设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1.找准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切入点。首先要创新理念,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学风应传承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成果,树立多元人才质量观。我国的学风建设要更新理念,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现有一些不适宜的理念要废弃。特别是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观念转变为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风建设水平。
其次要创新内容,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信息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诉求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学风建设中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工作,整合现有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和校内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一套模块化、系统性、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学风认识。建立一套动态大学生生涯预警体系,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近期远期目标实施评估,让学生在动态评估中树立能力为主的评价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带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创新学风建设的奖励表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既要重视拔尖同学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多元个性人员的提高,让人人在学风建设中都有成就感。
最后要创新方法,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变单一学风建设方式为创新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学生自娱自乐的自组织举办学术类、科技类和文艺类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学风建设,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晒晒”教师成功的不寻常经历,引领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实践锻炼探索,引领学风建设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對学风形成有效制约,在刚性制度督导的同时,需要人性化地实施动态预警。
2.强化高校学风建设可行着力点。首先,夯实基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大学新生首度告别父母踏入象牙塔,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状态,缺乏有效的学习目标。需要在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选择科学的指导方案,通过个性化指导准确帮助每一位同学认识大学,从各个维度带动高校学风发展,推进学风建设。
其次,增强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当前的学习型社会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高校应该是学习型社会的“排头兵”,需抓住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一着力点,不断增强其学习动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不能有“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只有通过自身的学习,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还须建立社会、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教学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迅速地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用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对课程、教师和实践有更多的选择权,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习热情。
最后,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风建设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良好的环境氛围对高校的学风建设有着感染熏陶的作用。就高校这个微观环境来说,一是要加大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设施,美化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在学风建设中能起到奖励和惩戒的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优良的学风建设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吴俊阳.大学生学风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D/OL].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2013-04-11.
[3]马博虎,李娜.加强学风建设:为什么和怎么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