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影响性分析与疗效观察
2014-04-29贺朝阳
贺朝阳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产妇分娩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待产初产产妇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是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则进行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与分娩效果各项指数均有着显著的优异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娩产妇而言,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无痛分娩不但有着突出的止痛效果,且对于产妇的分娩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镇痛影响性;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41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70-02
分娩是女性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生理反应之一,对于没有经验的初产妇来说,分娩所带来的疼痛感可能会使得她们产生痛苦、抑郁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已经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大约有80%的产妇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痛苦感难以忍受并对母婴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效果,这个也是导致剖宫产比例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1]。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产妇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帮助她们进行无痛分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待产初产产妇共10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2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孕周时间最短为37周,时间最长为40周;所有产妇均打算经阴道进行分娩;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以及头位,没有出现头盆不对称以及妊娠综合症等症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不进行任何镇痛措施,使用的是自然分娩的方法;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进行分娩。主要操作如下:产妇的产程进入活跃期之后宫颈口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一般为(2~3)厘米,宫缩较强的产妇会产生剧烈的产痛感,经产妇及其家属的同意进行硬膜外无痛分娩。助产士先帮助产妇进行20分钟的胎心监护,只有结果显示正常之后再帮助产妇进行以下操作,排尿、测量产妇的呼吸、脉搏以及血压,确定心电监护正常之后开通静脉输液通道,由麻醉师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之后对产妇进行硬膜外穿刺,选择产妇腰椎2、3间隙,头端置管并且保证固定,置管长度为(3~4)厘米之间。成功进行穿刺之后注入10毫升的0.1%利多卡因,在平面测试成功之后与微电子输注泵进行连接,药物配方如下:1%盐酸罗哌卡因,剂量为10毫升;50ug舒芬太尼,剂量为1毫升;还有89毫升的生理盐水共100毫升,PCEV模式(硬膜外患者自控)进行,持续剂量4毫升,锁定时间6毫升/15分钟,保持这样的速度直到分娩结束以及会阴完成缝合为止。成功操作之后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护以及心电监护,时间为30分钟左右,如无出现异常则将产妇送到待产室休息,也可以适当的进食,每隔15分钟左右则进行胎心音听诊1次,对于产生进展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比2组产妇的镇痛影响、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3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本次研究的主要评分标准如下:新生儿出现有严重窒息的评分为0分~3分;新生儿出现有中度窒息但心率表现无异常的评分为4分~7分;正常新生儿的评分为8分~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产妇的镇痛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详情请见表1。
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性,详情请见表2。
对照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共有2例,在7分以上的有48例,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241.4±31.7)毫升;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以下的共有1例,在7分以上的有49例,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238.4±29.7)毫升,两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的原理,是以产妇的疼痛神经作为传导的途径,该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时候有着突出的镇痛效果,并且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当前医学界已经认为该方法是对分娩镇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分娩时候产生的疼痛感会使得产妇出现紧张的情绪进而使得交感神经出现兴奋,使得儿茶酚胺有所增加,最终使得产妇的周围血管出现收缩并使得子宫胎盘难以有充足的供血;另一方面因为产生强烈的痛感因此产妇需要通过大喊来缓解自身的情绪,体力会有严重的消耗,使得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的概率大幅度上升,进而使得产妇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增加。硬膜外麻醉进需要使用小剂量的麻醉药物,且浓度要求不高,就能够使得产妇的分娩阵痛得到有效的缓解,达到现代医学的镇痛效果[2]。
在本次研究当中,结果显示了观察组的产妇分娩时候疼痛程度有明显的缓解,产程时间也有所缩短,另一方面不会使得新生儿Agp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变得严重。从结果可知观察组产妇无论是镇痛效果或者分娩的各项指标,都具有着突出的优异性(P<0.05)。
想要顺利完成分娩,产妇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对产妇进行无痛分娩的方式,能够极为有效的降低甚至消除产妇对于分娩时候产生剧痛的恐惧感,产妇保持有稳定的情绪,精神状况尽量得以放松,不会因为剧痛以及呼叫等对体能有大量的消耗,避免因此产生的各种不良病理变化,使得产妇对于分娩的信心有所增加,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母婴两者的安全系数,更能够提高分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师仰霞,秦高林. 分娩镇痛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02):145-146.
[2]蒋和梅. 产妇分娩时的镇痛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0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