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传奇会继续吗
2014-04-29严飞
严飞
斯坦福大学对于硅谷活力场的强力支撑,就好比一个蓄水大坝,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提供干净而具有生命力的水源。
山景城位于美国加州硅谷,毗邻谷歌、雅虎、思科这些IT巨头企业,因此常常成为硅谷工程师们下班后欢聚小酌的首选。
和友人约好晚上7点半在一家日本餐馆碰头,约定时间已至,我们却还在寻找停车位。在几个停车场来回兜了几圈后,不得不停到离餐馆较远的居民小区里。将近8点,我们终于来到这家并不起眼的日本餐馆,却发现外面排满了等候的人群,招待告诉我们还需排队近1小时。和友人相视一笑,放弃等待,立即走到另一家店,虽然只需等待半小时,但缺少耐心的我们选择再次放弃。
彼时已经接近9点。小小的山景城里却是人流攘攘,各个餐馆灯火通明,生意兴隆,不得不让人恍惚,这还是美国吗?怎么越来越像亚洲。
我常戏言,观察一座城市经济兴旺、居民富裕与否可以有三个日常指标。第一是街道两旁新建大楼的力度,这不仅涉及到就业率的稳健和房地产的活跃,也关乎上下游产品链(譬如水泥、钢材、硬件设备等)的供应是否顺畅;第二是大街上跑的特斯拉汽车的数量。特斯拉汽车越多,说明该地区有钱阶层就越多,而且居民综合素质高,不仅享受富裕,也懂得追求诸如环保之类更高层级的境界;第三就是夜晚餐馆的排队等候时间。如果整个地区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大部分餐馆依旧在翻台,说明该地区是具有活力的。
现在的硅谷就聚集了这三点。从门洛帕克到森尼维尔,街道两边随处可见正在赶工的新楼盘。更为夸张的是,在靠近圣安东尼奥购物区不足500米的范围里,有3座新的酒店都预计会于今年年底前开张。而随处可见的特斯拉和特斯拉专卖店,也不再让人引以为奇。记得2008年我刚来硅谷的时候,彼时街上跑的最多的车还是日系的英菲尼迪,短短几年,就已经被特斯拉的热潮所覆盖。
我和朋友终于在第4家餐馆坐了下来,还是坐在外面临街的位置。夜晚微凉,朋友指给我看远方谷歌新盖的员工住宿楼。谷歌的大幅扩张,是否也受到了百度紧邻其边圈地建设研发中心的刺激?但山景城的人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国内的媒体常常炒作美国的房价如何便宜,国人如何只花20万美金就在某地购买五六套住房收租投资的报道时,硅谷的房价早已让人难以负担。以帕罗奥多为例,100万美金大概只能买到一个3室1厅的公寓房,如果想住进联排别墅(townhouse),则要准备300万美金——当然,并不比人均收入差了很多的北京更贵。
硅谷已经成为财富大量聚集的新宝地。但问题是,这样的繁荣会不会仅仅是又一场科技泡沫?按照经济周期的循环,硅谷的房价是否已经到了顶点?我的判断是不会。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斯坦福大学对于硅谷活力场的强力支撑,就好比一个蓄水大坝,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提供干净而具有生命力的水源。
自从1983年两名毕业生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成立惠普公司,斯坦福就成为硅谷光芒四射的创业传奇里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斯坦福大学公共关系部门的统计,整个硅谷至少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创业者大都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2年斯坦福商学院针对MBA应届毕业学生的调查就显示,有超过1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而这一数字在1990年代只有5%。
在过去的6年里,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创业思维分享,以及与风投公司/创业成功者交流的活动请帖;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也都纷纷加入到创业者大军的队伍中,他们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将事业的源泉和硅谷联系在一起。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带动出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跨国合作机会。
很明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硅谷的名声越大,就会有越来越多梦想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聚集在此,他们去斯坦福接受教育,耳濡目染,点燃激情,毕业后再投入到创新改变的事业中。
(作者为旅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