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思考

2014-04-29曹诗笳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联系大众文化区别

曹诗笳

摘 要: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虽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两个词汇,但人们往往不清楚其概念以至混淆视听。群众文化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它体现着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特色;而大众文化是大众传媒为介质,以市场的形式服务于人民的文化现象。本文将分析两者概念及其各自特征,阐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群众文化;大众文化;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2

一、叙言

群众文化作为新兴文化形态,人们还未深刻意识到群众文化的概念,这也就造成了人们时常混淆对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认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由此可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今文化活动多种多样,人们很难分清其文化本质,也就使得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更加混淆。

二、群众文化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

群众文化作为新兴文化形态,只有加深其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才能使之发展。理论上较为广泛认为的群众文化概念,包括有: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在1985年编印的《群众文化论文选》中提到,群众文化包括有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及其诸如方针、政策以及管理的文化工作等,它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创作的精神财富;在武汉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的《群众文化学概论》中,群众文化是以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育为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各自特色和综合性、普遍性以及传承性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总称,它更多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取向的生活需求;同样的也有认为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发起,基于文化艺术之上满徐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社会历史现象。由此可见,基于不同的角度能诠释出不同的群众文化,能不断地使其文化本质的认识得以了解和完善,进而使得人们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人们职场之外,自我发起、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

(二)群众文化特征

(1)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群众文化是须社会全体参与实践,决定着它是全民性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以丰富的通俗易懂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阶层间游走传播其文化内容以及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它不受民族、区域以及季节等人为、时间和空间上约束,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开展,并得以发展完善。

(2)文化享有的民主性

群众文化较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或专业文化等文化形式而言,它在文化享有的层次上更具有民主性,这也是其文化的特色内容。在大众文化、专业文化等文化形式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的服务对象,他们在文化享受中难以实质参与文化活动中,处境较为被动,这是其文化本质所决定的。而群众文化则是大众同多自身参与文化活动,转换文化体现和文化创作的双边关系,因此大众在群众文化活動中,占据主导地位。

(3)独特的文化传递性

群众文化处于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兼备有二者的优势,它能使文化意识形态的社会价值最大化。主流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将自身价值观念和内涵传递给人民群众,使得人们更亲近于主流文化的特性。正是因为如此,群众文化便以其文化性质为媒介,进而面向全国最广泛地人民群众,它不但继承了相关主流文化的亲和性,还是使得它具备了独特的文化传递渠道,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着文化传递价值的作用。

(4)温和的文化平衡性

当前我国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大文化环境,群众文化不仅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互补了各类文化的优缺,使之适应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在文化互补过程中,温和的调控、完善或融合各种文化形态。因此,群众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整合作用,在多元文法背景下,基于主流文化之上融入各类亚文化形式,平缓地营造出“有领导”的多元文化形态,有效地缓解主流文化压力,抑制亚文化地无节制发展。

(5)鲜明的文化传承性

群众文化基于民间、民俗文化之上,充分包容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形态,它真正意义上面向大众。群众文化蕴含了我国民间技艺的各项特点,形成于各类民间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它既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特性又能将其主体价值观念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因此,群众文化是民间文艺的传承,择取优势进而完善,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这种传承方式是自主、成熟的。群众文化拥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传承并延续着我国优秀的民间技艺,能使民族认同感以及社会文化得以价值提升。

(三)群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是基于我们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是社会主义文化,能鉴赏事物的美继而运用实践,充分发挥其基础的教育文化审美作用,它以“人”为核心展开审美教育,作品展现人的本质,活动培养人的文化。群众文化的审美教育是全民性的,它是通过社会上的一些人面向社会群体的,并不是某个人、群体或是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文化教育。目前,群众文化还未得以发展壮大,并不能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但人们应当认识到它的作用的重要性,它形成于漫漫实践过程中,虽然当前没有完整的文化结构,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必将拥有不可言喻的未来。

三、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家赛特在其著作《大众的反叛》中首次提到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它是指地区、社团或是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并接受的文化。20世纪后半叶,我国的大众文化得以崛起,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不到20年便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势,它为我国人民人格塑造和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的单调、平坦和庸俗等不足之处也引起了多重社会效应,使得人们在其价值、效应以及方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思索。大众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广泛地消费市场,是当前普遍地大众消费品,它改变着当代社会的基本审美观念。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1)属性的商品化

建立市场经济在提升生产力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和闲暇时间,进而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普遍需求,从而孕育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如今大众文化的艺术和审美走进大众的生活,使民众作为上帝的生活享受着文化的沐浴。它随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发生着各种变化以适应市场需要,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同时也就趋向于商品,加之当前大众文化产品涌现,大量地欺诈现象更是加剧了其文化的商品性质。

(2)传播的媒介化

运用大众媒体,使大众文化的领域及其对象得以扩展,人们无须亲临现场,通过影视等媒介也能感受到大众文化的熏陶,大众媒体信息量大、受众人群广使得大众文化能迅速拓展,吸引或招徕大量地受众群体。大众文化通过媒介,经常性出现昙花一现的文化风潮,比如说2004年杨臣刚的网络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创下当时互联网的首个1亿人次最高点击率,一时间大街小巷无不弥漫着老鼠爱大米。

(3)制作的标准化

引进高新技术和器材设备,运用电脑技术,大大地提升了大众文化的制作质量,诸如《阿凡达》这类的大众电影,利用高新技术能给人以一种逼真的影视效果。当前,大众文化能实现批量生产和复制,使其具有鲜明的标准化特征,丧失了文化的个性特点。

(4)审美的日常化

大众文化突破传统生活观念,借助于当前的大众媒体以及市场等方式,使得美和艺术相结合并得以普及,审美的日常性和经典性趋于统一,以往被排斥或不理解的丑陋面,通过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利益需求的大众文化传播而变得真实。大众文化满足形形色色的人们的需求过程中,也就造就了审美观念的日常化。

除此之外,大众文化还具有形式的娱乐化、趣味的时尚化等特点,它们是满足大众的选择以及消费趋向的。所以,大众文化应当明确自身定位,以引导社会和市场有着良性的发展态势。

(三)大众文化的发展

基于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之上,大众文化得以飞速发展,它使文化产业机制和社会文化生活得以积极发展,但其本身也拥有毋庸置疑的弊端。大众文化没有明确自身定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更多地受到利益的趋势,使其具有商业性质,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性。它是一种理想文化,是不切生活实际的,其价值取向与主流文化相抵触,也就确定了其亚文化的地位。当前,我国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大众文化以满足自身意愿,对群众文化的关注度少之又少。

四、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其本質决定着他们分属为社会文化和亚文化,两者之间存在必要地区别。第一,两者具有一致性,都明确地尊重和承认大众群体的社会主导地位,这适应于我国的社会性质,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成为了社会文化。但是大众文化更趋向于商业消费,决定着其对文化的产生和传播,并非是对人的本质进行关注,从而大众文化走向了亚文化地步;第二,群众文化起源于社会实践,具有社会的本源性质,而大众文化是以社会市场的形式产生的,利用文化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索取自身利益,它并没有追寻探索文化的本质;第三,群众文化进行审美教育是用以提升全面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而大众文化是以利益为中心,运营市场机制谋取价值,具有商业性质;第四,群众文化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需求,以人的需求为基点而展开的,更趋向于主流文化,而大众文化刺激人们的感受,丧失了文化的享受性,继而造成了最时尚的盲目随从性。总而言之,群众文化更趋向于人文情怀,是进行情感交流;大众文化则更趋向于利益追求,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但是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都具有自身价值取向,只是最终目的不同,前者较后者而言,更具有公益性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充斥着群众文化,致使大众文化得以蓬勃发展,而群众文化没有良好的结构体系。

五、结束语

当前,人们极易混淆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在主导人们意识的同时,并没有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意识。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并发展群众文化的审美观教育,给人们灌输正确的文化教育理念,进而提升全面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郑芳. 关于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思考[J]. 华章,2013,30:304.

[2]訾静. 论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与区别[J]. 青年文学家,2010,13:203-204.

[3]李桂森. 浅谈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J]. 科技信息,2009,06:465.

[4]王先宏. 论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0:83.

[5]韩云. 关于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J]. 科技风,2008,06:141.

[6]王春林. 群众文化需保持与大众文化平衡发展[N]. 辽宁日报,2011-02-11011.

[7]吴伟. 论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差异[N]. 珠海特区报,2008-02-23012.

猜你喜欢

联系大众文化区别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位置的区别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