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漫谈
2014-04-29柳杨
摘 要:作为一部典型的建立在宗教寓意基础之上的批判非理性罪与恶的小说,《白鲸》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与现实哲理价值,对于当今的读者来说,从宗教人物原型的角度来分析小说当中的人物,可以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本文通过对《白鲸》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剖析,向人们展现了更深层次的《白鲸》主题,将小说中所批判的罪与恶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白鲸》;人物形象 ;“圣经”;原型 ;批判小说
作者简介:柳杨,女(1981-),吉林通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2
《白鲸》创作于十九世纪,是当时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麦尔维尔所作。小说以十九世纪的美国捕鲸生活作为写作背景,以一个青年的捕鲸船水手作为主人公,讲述了一系列的捕鲸故事。整部小说的创作中,《圣经》故事的痕迹非常明显,甚至许多人物形象都是以《圣经》故事中的人物作为原型,使小说的故事主题充满了经典的宗教文化中对生活中的罪恶的批判。因此,对《白鲸》的深层次主题的剖析与理解,也成了当今读者在阅读与参悟这部小说时的主要考虑内容。按照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原型类别来进行划分,《白鲸》的人物形象在《圣经》中的原型表现可以分为“显型”与“隐型”两类。
一、显型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
所谓“显型”的人物形象原型,也就是指在《白鲸》中直接以《圣经》故事一些人物的名称命名的人物形象,比如说主人公以实玛利、捕鲸船的船长亚哈、船东比勒达、预言家候补水手加百列等等就是属于显型的人物形象原型,在《圣经》中能够根据《白鲸》小说里面的人名直接找到对应的原型人物,并且小说人物与原型人物之间还存在着非常惊人的相似点。
(一)以实玛利与亚哈
最为《白鲸》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以实玛利与亚哈是整部小说的灵魂,这两个人物与《圣经》原型中的人物特点有非常高的相似点,甚至直接可以认为他们就是《圣经》中的人物。比如,小说中以实玛利的生活遭遇就和《圣经》中的以实玛利有惊人的相似,《圣经》中的的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与夏甲的所生,但夏甲并不算是亚伯拉罕的原配妻子,当其原配妻子生下以撒之后,就将夏甲母子赶了出去。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白鲸》中,以实玛利从陆地走向海上,也就相当于从家里走向野外,和原型人物的生活遭遇几乎如出一辙。而小说中最后的结局为以实玛利凭借一块棺材板作为救生圈在海难中活了下来,也和原型人物在快要渴死的时候上帝赐予了一口井相对应,作者几乎是将《圣经》原型人物的经历通过适当的外界环境背景加工之后直接复制到小说中,使读者在通过以实玛利的口吻了解整部小说时,能够非常容易联想到原型人物,并根据原型人物带给人们的宗教哲理来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除了主人公以实玛利之外,捕鲸船船长亚哈的经历也和《圣经》中的原型人物非常相似,表现出了作者通过塑造以圣经故事为原型的人物来表现小说主题的深层目的。在《圣经》中,亚哈是北以色列国的一位国王,在他作为国王期间,通过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与犹大国建立和平外交,并以迅雷之势战胜了亚兰人,是一代非常杰出的君王。但从《圣经》教义的角度来看,亚哈娶腓尼基人为皇后,背叛了犹太教的信仰,残害耶稣的先知,是一个代表着罪与恶的异端君王,最后死于战争之中。而与此相对的,在小说《白鲸》当中,亚哈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捕鲸船上的船长,在数十年的捕鲸生活中,与海浪和鲸鱼做搏斗,将商业效益放在第一位,是一位出色的稱职船长。但亚哈船长却严重违背了《圣经》中的教义,并且十分崇拜电与火,充分表现出了其邪恶的一面。而亚哈船长最后死于大海之中的设定,也与原型人物亚哈国王死于一生征战的疆场非常相似,以《圣经》中的人物所代表的罪与恶,深化了小说中反派人物的罪与恶,并对这种罪恶进行了深入骨髓的批判。
(二)比勒达与加百列
《白鲸》中的比勒达与加百列代表着这部小说的一系列显型人物原型中的配角,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比如说船东比勒达的原型就是《圣经》中的“守财奴”比勒达,这个整天都在研读《圣经》的虔诚基督徒,却在面对金钱的时候难以挪步,将钱财作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小说《白鲸》中的比勒达同样是这样一个人物,作为捕鲸船的船东,以及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却一生都在做着捕鲸这种生灵之间自相残杀的事情,并长期享受着捕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边研读着《圣经》教义,却一边做着与教义完全相悖的事情,和原型人物几乎一模一样,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马上浮现出这样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将宗教信仰与功利主义自欺欺人地结合在一起,正是比勒达带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对亚哈那充满复仇欲火的罪恶与比勒达这唯利是图的罪恶有非常鲜明与深刻的理解。
而加百列的人物形象与比勒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社会地位与思想境界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小说《白鲸》中,加百列是一位基督教新教的预言家,在捕鲸船上做了候补水手。信仰虔诚的加百列在教派中有着一定的地位,他以“海上的拯救者”自称,认为“白鲸是神灵的化身”,阻止亚哈船长与其船员进行捕鲸工作。这种罪恶“审判者”的形象与基督教神话中的大天使长加百列十分相似,通过该形象的塑造,以神的名义净化了世界上存在着的邪恶,代表了作者对罪与恶的批判。
另外,老水手以利亚的人物形象塑造则是以《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为原型,这个人物形象促使《白鲸》的叙述方式更偏重于预言的应验,和《圣经》中的预言形式的叙述方式相符。
二、隐型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
在小说《白鲸》当中,出现了许多以《圣经》中的人物为原型的人物形象,除了上文中几个直接借用《圣经》人物姓名的主角及主要配角之外,还有许多人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所对应的《圣经》人物,需要对《白鲸》以及《圣经》都进行非常深入的阅读之后,才能够将两部作品的人物借用关系找出来。比如说《白鲸》中的重要人物,大副斯巴达克以及“假先知”费拉达就是非常典型的隐型“圣经”人物原型。
(一)大副斯巴达克
捕鲸船上的大副斯巴达克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着善良的正面人物,也是小说中少有的能够有能力对抗亚哈的人物之一。但斯巴达克却缺乏着阻止亚哈带领捕鲸船走向毁灭的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他反抗亚哈的勇气。在小说中,斯巴达克一直试图通过情谊来感动亚哈,从而阻止其疯狂的行动,但他软弱的感召却并不能对亚哈起到一丝的效果,最后只能随着亚哈一起走向大海的罪恶深渊。大副斯巴达克这个人物形象和《圣经》中亚哈国王身边的俄巴底十分相似,作为亚哈国王身边的人,俄巴底虽然十分抵触亚哈国王的异教徒行为,但始终没有抵抗亚哈国王的勇气,身为一个有着善良的内心的虔诚教徒,却对罪恶的代表有着深深的恐惧心理。因此,斯巴达克这个形象的塑造代表了作者对现实中邪恶势力的无力感,以及人们对邪恶势力的普遍畏惧心理。
(二)“假先知”费拉达
《白鲸》中的“假先知”费拉达可以看做是亚哈船长最终走向毁灭的“帮手”,正是他对亚哈船长预言说捕鲸行动不会造成意外,才使亚哈更加坚定了出海捕鲸的信念。而这个人物形象和《圣经》中亚哈国王在出征之前寻求占卜的数百名先知十分类似,先知们都预言亚哈国王的出征必将凯旋,使其坚定了出征的信心,但最后却导致了亚哈战死。同样是先知,同样向各自作品中的“亚哈”传达了错误的预言信息,《白鲸》中的费拉达与《圣经》中的先知们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而“假先知”费拉达所代表的正是现实中在面对邪恶时的一些助纣为虐的人,或者是一些随波逐流的人,许多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费拉达”,作者借此人物向读者传达了自己对现实中罪与恶的厌恶与批判罪惡的力量不足的失望。
三、结束语
通过对《白鲸》中的人物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几乎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是以《圣经》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为原型来塑造的,因此小说的主题与《圣经》中相关故事的主题密切相关,都是对罪与恶的批判。而读者在阅读《白鲸》的时候,将其中的人物与《圣经》中的相关人物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白鲸》丰富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安祥. 论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中的救赎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徐艳艳. 《白鲸》中蕴涵的宗教意义[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5:152-153.
[3]罗迎春. 《白鲸》的生态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秦璇. 《白鲸》的和谐文化理念[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39-42+46.
[5]岳靖凡. 对于《白鲸》中人物形象的解读[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