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TR影响因素
2014-04-29王明良范金芬
王明良 范金芬
【摘 要】伴随着成分输血事业的开展,到了90年代中后期,血小板输注治疗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各大医院普及开来,临床医师对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其在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疗效也得到了认可,但是,我们医生们逐渐发现,在血小板输注过程中,有一些患者在首次或前几次输注时,疗效非常好,,但在反复多次输注后,疗效渐渐减低,输注后血小板并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无效。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为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我们对本院近3年来临床各种恶性血液病输注血小板的情况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PTR;CCI;血小板抗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96-02
1 材料与对象
1.1血小板的来源
本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输注机采血小板(主要为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945个治疗量,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输注血小板689个治疗量,均由抚顺市中心血站提供,每个治疗量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x10^11个/袋(10U).
1.2研究对象
1.2.1 2013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20例的白血病患者。
1.2.2 2011年~2013年期間本院收治并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白血病,再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减少症等。
2 方法与目的
2.1方法
2.1.1 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若24h CCI<4.5×109/L判断为PTR[1].
2.1.2 根据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恶性血液病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输注资料及各类血液病患者产生的血小板抗体情况,按照病种,产生例数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
2.2目的
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许多患者出现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见(表1)(表2)可以看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因素的情况,从而为达到避免PTR的发生,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进而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
3 结果
3.1 20例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疗效对比
本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收治20例的白血病患者输注有效为12例,无效8例,有效率60%。
3.2 各类血液病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本院2011年~2013年期间收治并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疾病中最主要的两个病种为血小板减少症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白血病,最后为再障。
3.3 各类血液病产生血小板抗体情况
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恶性血液病患者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类疾病中,血小板抗体主要为IgG类,其次为IgM类。
4 讨论
本文通过对表(1)2013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20例的白血病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检测及CCI值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有效率为60%,而输注无效占了40%,血小板输注无效各国各地均有不同,而据文献报道[2]其无效发生率平均为为30%~70%。 而我国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比较高,大约为65% 。引起PTR的主要原因可分两类,分别为非免疫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如血小板成分制品的质量、脾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感染、抗生素应用等[3]。而免疫性因素又包括同种异体免疫作用(其中HLA-I抗体约占80%,HPA抗体,ABO抗体),自身免疫作用(如ITP患者),和药物所致的免疫作用(如苯巴比妥,奎宁,肝素,头孢菌素等)。文献报道[4]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HLA抗体阳性率占80%,而单纯HPA抗体阳性仅占少数。(表2)2011年~2013年期间本院收治并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中有IgG引起的占了绝大多数,对于免疫因素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应以预防为主,并控制感染,有条件的患者最好输注HPA同型的血小板来防止HPA抗体的产生,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HLA的产生,对于已经产生了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应尽量进行血小板配型,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确保输血安全,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俊士.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M]//t田兆嵩.临床输血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0-261
[2] 叶萍.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学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6(3):186-188
[3] sintniolaas K,Lowenberg B. A flow cytometric platelet immunofluorescene crossmatch for predcting successful HLA matched platelet transfusions[J]. Br J Haematol, 1996,92(4):1005----1010
[4] 刘达庄,包于勤,陆萍,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