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何不给“义子”名分
2014-04-29
1938年,周恩来应邀来到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那是中国共产党人自1927年以来首次在“国统区”以公开身份露面。此前,由于国民党当局长期污蔑中共是“六亲不认”“共产共妻”等无恶不作的“匪”,所以周恩来一开始的公开活动并不怎么受欢迎,连冯玉祥这样的爱国将领也不敢与之交往。为了彻底打破这些不利影响,1938年秋末冬初,周恩来曾在武汉认自己堂弟周恩彦的儿女周保章、周保庄为嗣子女,1939年春天又在绍兴认表侄儿王戍为义子。
1939年春,周恩来为调解新四军领导人叶挺和项英的矛盾等事来到安徽和浙江。国民政府绍兴专员贺扬灵名义上说是为了保护周恩来,实质上是监视周的一举一动,所以他一共派了6名士兵跟在周恩来的前后左右,连周去祭祖,这些人也一步不离地跟着。因此,当绍兴的姑表侄儿王戍提出要跟随表叔周恩来去参加新四军打日本时,周恩来以王戍年纪尚小,婉言拒绝了。拒绝后他见只有16岁的王戍很难过,就主动提出:“你做我的干儿子吧。”这样,王戍和他父亲都同意也都很高兴。这显然也是做给贺扬灵派来的 “卫兵”们看的:周恩来到老家祭祖、认干儿子、续写家谱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事情,他们也就不会想到周恩来在这些公开活动背后还曾开展与浙东地下党领导人刘英会见等其他革命方面的工作。
周恩来在建国后既没有给周保章、周保庄兄妹以嗣子女的名分,也没有给王戍以义子的待遇,而是鼓励他们在基层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勤奋为人民服务而争取进步。据王戍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数次给表伯周恩来写信,周恩来虽然收到了信,但从未回过信,只是委托进京看望自己的姑表弟弟、王戍父亲,时任绍兴市副市长的王贶甫转告王戍,他不回信的原因是怕王戍因为与他有过这层关系而产生优越感,也怕王戍所在的地方单位领导知道王戍的这一背景后对他给予特殊照顾。
王戍则是在周恩来革命精神的影响下,从1949年上海解放起就参加了南下服务团,到福建后,先后在福州市政府和福建高级工业学校工作,一直到離休,没 “沾”上周恩来的任何“光”。摘自《党史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