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境教学的调查研究
2014-04-29姚淑娟
姚淑娟
摘 要:基于对学生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境教学的现状,探究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境教学的有效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调查;分析;建议
一、调查背景
目前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得法”,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弥补了教学认识的一大缺陷,即教学不僅是认知活动,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活动。情境教学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近几年,我们学校教师积极探索适合初中课堂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将情境教学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并且在公开课的开设、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情境教学的现状,笔者在我校的初一、初二、初三,每个年级中抽取120人(每个年级三个班,每班40人),共计9个班级360人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个别谈话的形式进行。笔者累计发放学生问卷360份,回收到360份,其中有漏题现象的问卷作为废卷处理。其中有效问卷348份,有效率为96.67%,本文就以此问卷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3.调查结果和现状分析
(1)调查结果
《谢桥中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统计表(部分)
■
(2)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学生问卷的数据,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情境教学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①教学情境的创设,趣味性多于知识性
一些教师创设情境时,过于重视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问题3的统计数据显示:24.71%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时候,趣味性多于知识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情境的趣味性,忽视了知识性,结果课堂上很热闹,学生课堂上很开心,但是重点知识反而没有掌握。
②教师过多参与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进度,过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有些问题是要学生充分讨论的,老师直接把答案说了,而不是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问题2的统计数据显示:42.53%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师讲课太传统,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师讲得筋疲力尽,收效甚微。57.4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讲课,尤其是注重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忽略学生差异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在生理、心理、能力发展等诸多方面。全班几十人,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参差不齐,不可能整齐划一。但在目前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制约下,学生差异几乎被忽略了。问题8的统计数据显示:5.1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较多的发表观点的机会;70.4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一些发表观点的机会;24.4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发表观点的机会难得。问题7的统计数据显示:60.62%的学生认为,教师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39.38%的学生认为,教师实施情境教学不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④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主体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以学生活动为教学中心。问题6的统计数据显示:54.89%学生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45.11%的学生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很多教师的授课形式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对学生的调动不够。
4.建议和措施
(1)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注重授课内容的知识性兼顾趣味性
针对24.71%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情境的创设,趣味性多于知识性”的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兼顾趣味性。教师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
案例:在学习苏教版第九册第六课《认识依法治国》,教师引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案例,说明治理食品安全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结合近几年的苏州中考热点题型“演绎类”试题,分析材料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些治国理念的。同时从多角度看问题,联系八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的”。
课堂上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以中考热点题型“演绎类”问题为深入点。这样的课堂注重了知识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了。学生在自觉、主动的情形下轻松地从多角度理解热点问题。
(2)用“中考试题”构建情境,教师适度参与
中考试题是教学的方向标,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要着重研究的试题。针对“24.4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发表观点的机会难得”,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要精选试题,尤其是重点关注中考试题,适度参与。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代替“课堂的主宰者”,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案例:在学习苏教版第九册第2课《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笔者引入2011年苏州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第29题《文化苏州 创新中国》的第二问。题目是这样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创新的典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2010年的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请你综合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有关知识,列举出几条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教师用“中考试题”创设情境,教师适度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思考答案。在教师适度参与、学生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的指引下,学生总结得出了答案。
(3)用“生活素材”展示情境,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师精心创设与教学融为一体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针对问卷中“24.4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发表观点的机会难得。”教师用“生活素材”展示情境,使整个课堂充满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轻松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要点。
案例:一位教师在讲授苏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课时,就恰到好处地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课堂上教师设置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交流周记中写到的自己遇到的挫折。学生甲:暑期做服务员打碎盘子;学生乙:怕学游泳;学生丙:跑步姿势不正确等。接着教师提问:如果这些挫折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学生谈自己会怎么应对挫折。教师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挫折的具体表现,加深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加深对挫折应有的正确态度的理解。
教师在讲解《人生难免有挫折》时,用“生活素材”展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生活情境,使全体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全体学生获得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进而全体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感悟、内化,并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全体学生提高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的理解。
(4)用“多媒体视频”演示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问卷中“10.34%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差”。笔者在情境教学中是这样用“多媒体视频”演示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2011年10月8日,按照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笔者有幸到本市的淼泉中学借班上课。上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的第一框“跨越代沟”。
案例:在导入新课前笔者选用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满文军的《懂你》渲染课堂气氛;在突破课堂难点知识之一“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代沟的主客观原因”时,我选取了视频鞍山一中晓梁老师对代沟原因的分析;在课堂的结尾,我选取视频《我爱我的家》,愿我们的同学和父母心心相印,让爱天天住我家,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笔者用多媒体视频演示情境,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内。多媒体视频演示情境引起了学生情感,它拉近了師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冯卫东.情境教学全操作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季华.论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苏州大学,2010(10).
[6]余文森.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J].中国教育报,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学)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