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变式教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2014-04-29梁银清
梁银清
【摘要】 数学的教学,在现代学校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说,却存在着模式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低下等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对变式教学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然后分析了变式教学是如何对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实现培养的。
【关键词】 变式教学 数学 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106-02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存在着“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学生模仿的多,创造的少”的情况,这完全不符合“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新课改的原则,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变式教学,是不二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变式教学方式的采用,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变式教学概述
在探讨变式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之前,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变式教学。所谓的数学教学的变式教学,就是对固定的数学定理和命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变化,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情形的分析,以达到揭示问题本质和不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在变式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熟悉的一道题目,进行不同的变式,或者将几道熟悉的题目进行合理的组合,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激起他们对于题目和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保持学习的热情。将变式教学应用于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被有效的激起,在此心理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独立的思考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落实到实处。
其实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对于探究能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变式教学的实行,不是随便的,而是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的。首先,变式教学的实行,需要有针对性,数学课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中,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比如在新课讲授中,应该着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变式教学也应该根据课本的知识进行。其次,适度性原则,在变式教学的过程中,变式不能过于简单,简单的变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起不到作用。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变式的难度也不能太高。最后,参与性原则,变式教学使用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变式教学对初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的变式有很多种,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这些变式对于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同的作用。
1. 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在数学的学习中,固定的公式和定理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一题多解的变式形式,可以揭露这些联系,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一题多解的应用,应该是教师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通过不同途径的引导,应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迫使自己通过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拓展思路、提高探究能力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例如:已知图1,在△ABC中,AD=BD=C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法1如图1,利用两锐角互余.∵AD=CD,CD=BD,∴∠1=∠A,∠2=∠B。
在△ABC中,∵∠A+∠B+∠ACB=180°,∴∠A+∠B+∠1+∠2=180°,∴2(∠A+∠B)=180°,∴∠A+∠B=90°,∴∠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法2如图2
延长AC到E使CE=AC,连接BE,∵AD=BD,∴CD是△ABE的中位线,∴CD=1/2BE,∵CD=1/2AB,∴AB=BE,∴BC⊥AC,∴△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法3如图3
过点D作DE⊥BC交BC于点E,∴CD=BD,∴BC=2BE,∴AB/BD=BC/BE=2,∵∠B是公共角,∴△BDE∽△BAC,∴∠ACB=∠DEB=90°,∴△ABC是直角三角形。
这种一题多解的方法,从角、三线合一和全等三角形的不同角度,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能够充分展现,提高探究能力。
2.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的深刻度
所谓的一题多变,就是把一个题目通过不同形态的变式,使其能够代表一类题目,从而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思维习惯,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数学学习的根本是一般性的公式和定理,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把这些一般性认定为特殊性,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企图通过“题海战术”来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其实这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事情。而通过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可以重新塑造学生对一般性公式和定理的认识,突破思维的限制,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
如图4,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C·BC=BD·CE。
分析:本题为证明题,学生只需要证明△ABD∽△ECA,就可以轻松的得出答案了。
变换一:改为填空题,如图4,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则线段BC、BD、CE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这个变式将BC转换为AB、AC,其实就是需要证明△ACE和△DBA的关系。
变换二:改为选择题,如图,已知△ADE中,∠DAE=120°,B、C分别是DE上两点,且△ABC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 ∠ADB=∠EAC B. AD·AD=DE·BD
C. BC2=BD·CE D. AE·AE=DE·BD
本题名为选择题,实为要探究得出图中共有三对相似三角形,从而得知A、B、C选项均正确,选D。
3. 多题一解——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数学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是做大量的习题,而是寻找这些习题背后的方法,很多题目虽然题干迥异,但是它们使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却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变式教学中的多题一解,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它通过向学生展示这类题目,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和分析,来发现其背后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变通性,以提高数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如图5,是一条公路的弯道,从A出发,经过了第一次拐弯形成了拐角∠ABC=130°,那么从B点到E点形成的第二次拐角时在刚才的方向上拐过的∠DCE度数是多少?
解:从图可知,AB//CE,所以∠BCE=∠ABC=130°,所以∠DCE
=180°-130°=50°
变式:如图6,相互平行的镜面MN与EF,一道激光由A点发射,经过MN上的B点反射到了EF的C点,又经过D点发射了出去,请问AB与CD的关系式什么,并证明。
解:AB//CD理由:因为MN//EF,所以∠2=∠3,又因为∠1=∠2,∠3=∠4,所以∠1+∠2=∠3+∠4,又∠1+∠ABC+∠2=180°,∠3+∠BCD+∠4=180°,所以∠ABC=∠BCD,所以AB//CD
虽然这些题表面上没有关系,其实本质上都是在考察角与线的关系,解题方式都是一致的。
三、总结
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式教学的应用,使这种教学目标获得了实现的可能。不仅如此,通过各种变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变通性,这对于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变式教学,应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学的数学教学中。
[ 参 考 文 献 ]
[1]陶贵斌.例谈变式教学应遵循的五个原则[J].数学教学研究,2006,(09):5-8.
[2]苏惠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变式[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