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探讨
2014-04-29马婷岳雯
马婷 岳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73-01
心肌梗死是内科的重症急症,起病急,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的早期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1]。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也是救治成功的重要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1 临床资料
本组心肌梗塞患者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为43岁~74岁,平均年龄56.7岁;梗塞部位:下壁5例,广泛前壁+下壁5例,前壁+前间壁5例,前壁+前间壁+高侧5例,下壁合并右室4例。
2 观察病情及护理
2.1 卧床休息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1周病情极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我们曾收治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发病前身体状况非常好,加之发病时无剧烈的胸部疼痛,所以不能很好的配合卧床休息,于入院的第2天下午下床活动时发生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脱离了危险。且注意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2.2 吸氧持续 吸氧3 L/min-5 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2.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 由于心肌广泛坏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易引起低血压,因此,需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有并发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30min监测一次,血压稳定后可延长观察时间。无并发症每隔lh~2h测量一次。对疼痛患者,遵医嘱给哌替啶止痛,防止因剧烈疼痛、烦躁不安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和心臟负荷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2.4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所以护士必须熟悉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在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和敏锐,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记录下,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
2.6 防止便秘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所以易发生便秘。除合理饮食外,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温开水同饮,并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也可给予麻仁丸口服,以保持大便通畅,提醒患者切忌用力排便,否则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有并发症的患者可在心电监护下1:1含硝酸甘油片0.5 mg以保证安全。
3 健康教育
3.1 运用护理程序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首先评估病人状况,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需求、病史、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社会支持等。根据现存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适时评价临床效果,不断修正完善计划。
3.2 语言交谈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入院开始贯穿整个住院过程。入院时责护热情接待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介绍病区环境、医务人员,以消除陌生感。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讲解用药目的、注意事项、护理操作目的及需要配合的内容方法。讲述治愈的同种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将文字图片、宣传小册子、温馨提示卡等放置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及家属学习,或组织健康教育小讲堂,讲解与疾病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并出一些简单问题让患者抢答,通过互动使患者及家属加深记忆[2]。
3.4 康复期的活动指导
心肌梗死处于急性期时绝对要卧床1-3 天,此时应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生活护理,经3-7 天后,如果患者并无并发症,也没有新的心肌缺血改变,护士可以告知患者进行康复活动。例如看书或洗漱。让患者慢慢在室内走动,增加活动量。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适当的锻炼能增加活动量,提高症状的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预防肢体血栓的形式等。
3.5 出院指导
①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生,并定期到医院随访;②向家属做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知识的指导,使家属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和协的生活氛围,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悲伤、快乐,以防猝死发生;③适当的活动,要以不没有胸闷、气急、劳累为原则。④指导患者戒酒、戒烟,避免饱餐,以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蛋白、纤维素多的食物为原则;⑤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大便,不可用力排便。指导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急,伴胸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时,及时就诊;⑥要告诉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患者自行减药甚至停药是诱发和加重心梗的原因。向患者解释药名、用量、效果、目的、长期服用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来提高患者服药过程中的自我监测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病情、改善预后的目的。
3.6 预防保健指导 与病人讲解疾病发生的诱因、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寒冷、饱餐、过劳,少生气、动怒,饮食清淡、戒烟、限酒等。另外,要指导病人学会一些简便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一旦发病且身边无药的情况下,可暂时缓解病情。常选穴位有内关、膻中、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力点按3.5分钟,间歇1分钟,能达到止痛、调整心律的目的。
4 讨论
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由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3]。近几年来各地逐步开展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尽力解决患者的机体和心理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早日康复。通过本组研究加强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一方面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延缓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患者掌握了心梗的防治知识,在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娟,王秀玲.心肌梗塞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12,12(6):433.
[2] 杨永红,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0(5):1233.
[3] 高柏青,黄津芳,唐建华.老年冠心病猝死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33(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