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2014-04-29杨兴文
杨兴文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72-01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它是医学课程基础中的基础,与医学各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人体解剖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学的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现实需要,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本人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应该听从教师,教师应该管住学生,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显然这种课堂氛围无形中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他们才能去探索,去创造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教师要注意搭建好学生参与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较为浅易的教学内容,要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解疑加以掌握,对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要多采用师生讨论的办法加以解决。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化难而易。我在本门课的教学中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把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用已讲授过的知识去分析、去判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注意以主带次,讲章节要领,宏观功能状态,辩证求实应用,做到具有趣味性。既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充分展示科学的认识过程
作为解剖学這门形态学科,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外,关键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适用于本学科特点的学习环境,这是由形态学教学的直观性所决定的。“形态”顾名思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学习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观其“形”,识其“态”,只有通过实验教学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现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的飞跃。所以说,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才真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和最丰富的场所,同时,也是训练他们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唯一场所。
4 培养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兴趣
现代教学思维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教师的职责在于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调动学生手、眼、耳、脑并用。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又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完美地统一起来,更好地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5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力
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中,应打破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思维少;学生看得多、动手机会少;老师付出得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得少的模式,要普遍实行减少讲授时数,精选教学内容。课堂讲授要求:一是突出重点,讲清某些基本理论、概念或规律,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二是使学生领悟到某个理论、概念或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实验依据,借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在教学方式上的深入探索,解剖学教学的前景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