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形态分析

2014-04-29杨竹潘瑾

2014年31期

杨竹 潘瑾

摘 要:工业设计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智慧产业,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 正致力于建設和打造“设计之都”,也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现实,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时代的要求,而近年来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章主要从地理形态和空间形态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形态,从而试图对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业;产业集聚区;集聚网络

2007年2月13日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6次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上海近年来对工业设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该产业集聚形态的分析有助于实现工业设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产业集聚区

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也称为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在该区域内,政府将通过集中配置相关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制定相关的税收、财政、人才、对外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同类型的企业向该区域集聚发展,并根据区域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产业链环节,形成一种快速的招商引资的集聚发展模式[1]。自21世纪伊始,在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有22家是以工业设计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

(1)依托老建筑改造型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制造业门类众多,拥有大量的老工业厂房、老仓库等优秀的历史建筑,1999年上海市正式将“都市型工业”纳入了城市规划和工业发展的战略,自此市区大量工厂进行外迁,留下了大批废弃的老厂房。这些建筑体现了上海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它们是上海民族工业的见证,也是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宿营,由于租金实惠,内部可利用空间大,形态特别,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在此进行创作。在“三个不变”的原则下市政府决定以园区的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并为园区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和支持[2]。其以800秀、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园等为代表的15家以工业设计产业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是依托老厂房改建的,这些老厂房经过改建后既保留了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又增加了一份现代建筑的时尚感,为创意工作者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

(2)校企联合运作型

这类的集聚区是建立在院校的知识和品牌之上的一种外溢产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专业创新设计人才,而高校、科研院所是设计人才的主要培养和汇集地,是创意和创新的主要发源地。集聚区与高校之间的之中互相支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丰富的智力资源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源头,同时又为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传播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和技术保证;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企业能将各种设计创意转化为可以批量生产的作品,进行推向市场。这类集聚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吸引企业入驻能力强,且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比较典型的有依托同济大学设计资源的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该集聚区已形成了以研发设计服务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为杨浦区创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3)全新建造型

在上海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一部分是属于全新建造的,这类集聚区基本都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感的外型,在最初选择入驻企业时都有一定的园区定位,无论是市场投资建设还是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这些集聚区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营前景。这类集聚区主要有创异工房、东纺谷、张江创星园、花园坊、大柏树、幸福码头等。

二、集聚网络

上海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从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到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引导发展的产业园区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自下而上的产业集聚趋势是创新性的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满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以园区形态存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产业园区化建设培育产业环境,寻求一种合适的发展机制,吸引工业设计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园区为节点,在园区内部建立企业之间的互通交流网络,打造园区品牌,再通过扩散作用建立园区与园区、园区与周边同类型企业的网络关系,更好引导工业设计产业以社会化、网络化的形式集聚发展[3]。

(1)园区内部网络

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企业活动联系在一起,而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界定的园区无形中将使得内部企业之间非正式接触的机会增多,使得行为主体之间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形成资源的纽带。这些关系在企业各自的经营过程中自发创造,因此,园区内部网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过程,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界环境有相对的依赖性。

而园区管理方作为网络中的一员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众多改变,从只提供简单的物业服务、收取租金的“房东”慢慢开始转变为促进园区企业交流、塑造园区品牌文化、提供公共平台服务的“服务方”,这些实质性职能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更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值得认可的探索,如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2013年初成立的产权交易平台,主要负责工业设计产品专利、商标、著作权的申请登记、保护、托管、转让等,成立一年多时间已服务四百多家企业。

(2)园区与园区之间

知识的传播、交流不仅仅限于园区企业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也存在着隐形的网络将产业内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企业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更是通过网络组织将这个利益群体做大做强,实现了利益1+1>2的扩大作用。在园区间形成集聚交流网络的过程中,政府的规划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强大推动力,同时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其作用也不容小觑,作为服务整个产业的组织,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注定不能局限于园区内部,如2011年,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就曾配合配合卢湾区政府及相关创意产业园区共推“江南智造”创意设计集群区的建设;并以M50 创意园区为核心,打造创意产业园区的设计创意产业链,将设计创意核心定位于M50 创意园区。

(3)社会网络

上海作为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较快的城市,近年来工业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中小企业在自身条件、设备资源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多的局限,而上海目前的产业现状决定了其发展环境还有极大地改善空间。

此时,政府部门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大推手在各方面都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上海市经信委自2006年起有计划、有步骤的在老厂房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并新建了一批新的产业园区,同时在2013年成立了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旨在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在营造产业大环境、软环境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企业创新网络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13年7月中意设计创新中心秘书处在上海成立,意在打造中意设计创新跨行业合作的国家级基地,形成中国最大的“中意设计创新产业”集群,推动设计产业及周边产业发展。2014年,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上海,目标是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在工业设计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和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上起到引领和标杆的作用。(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牟艳芳,韩明杰. 动漫产业集聚发展机理探析[J]. 北方经济,2011(7):32-34.

[2] 褚劲风.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虞雪峰.上海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