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理与情感的双重纠缠(评论)

2014-04-29洪治纲

北京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两难伦理子女

洪治纲

很多时候,人都是生活在“两难”之中。因为人既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又是一种个体的存在,生命的存在。个体意愿与社会秩序、生命欲求与文化伦理之间,并非始终保持某种谐和的一致性。所以,生命不息,“两难”不止。这种“两难”的人生处境,确实能够呈现人类生命特有的丰饶与复杂。女真的短篇《老爸的家庭会议》就是如此。作家通过冮永久的三次家庭会议,将每一个人都推向“两难”的处境,使老父亲和他的三个子女不得不承受伦理与情感的不断冲撞,并传达了生命中某些难以言说的困顿与尴尬。

80多岁的冮永久在亡妻的周年忌日,他通过家庭会议果断宣布,要再找一个老伴。作者的叙述非常迅捷,一开始便让全家陷入一种颇为尴尬的“两难”之境:对于父亲来说,一方面是心灵与情感的孤独,需要伴侣的慰藉;另一方面又要背负对亡妻的不忠,以及“为老不尊”的“风流”秉性。对于三个子女而言,孝敬父亲,遵从父亲的合理要求,是他们的义务和职责;但同时,对亡母的情感,加之将来家产分配的某些隐患,又让他们颇感棘手。

这种棘手或尴尬,在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伦理与情感的冲突。作者正是以此作为切入口,通过冮美这个“父亲的小棉袄”作为叙述视角,巧妙地揭示了父亲面对伦理重压的处理手段。父亲高瞻远瞩,先提出自己“找老伴”的打算,但并没有亮出底牌,而是以此检测子女的反应。子女们当然不太愿意再给自己找一个后妈,就试图以保姆顶而替之,不料让父亲软硬兼施地一个个击退。

当父亲觉得子女们有了一定的承受心理,便将曾姨请到了家,并召开了第二次家庭会议,宣布与曾姨同居。三个子女还是认同了这一现实。但是,认同并不意味着赞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冮美都在试图破解父亲与曾姨的关系,求证父亲与小他整整一轮的这位女下属之间,是否有过曾经的暧昧。这种伦理上的破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又是基于冮美的情感需要——她需要从道德上给父亲装上一条尾巴,以便自己能够面对母亲的亡灵。

这种纠缠颇有意味。它既涉及伦理本身的虚弱,也涉及我们在情感上的某些专制属性。记得赵汀阳曾说:“每种伦理规范都漏洞百出,极不可靠。”因为很多伦理规范看起来是“利他”的,但在本质上,这些“规范是利己主义的利益让步形式,是利益的一种理性的分配方式”。也就是说,所谓的伦理,在规范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时,并没有离开“利益”这一私欲的本源。在《父亲的家庭会议》中,冮美的纠结也在于此。父亲和曾姨的同居,虽然排除了财产隐患,但仍隐含了对母亲或家庭的伤害,颠覆了她与父母在情感上的专属特性。

为什么父亲不能重新爱上一个人?为什么父亲不能重新建构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伦理之外的问题。置身于伦理困境之中的冮美,显然无法站到这个角度来思考它。专制性的情感,使冮美绕不过“父亲、母亲和子女”所构成的契约性伦理关系。所以,当父亲执意住进养老院,并在养老院里继续照顾曾姨时,冮美并没有为父亲的行为而骄傲,相反她畏惧于父亲的“绯闻”而导致的家丑。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原本可以真诚地送上祝福,却常常被伦理与情感扯来拽去,弄得身心疲惫。女真的这部短篇,无疑揭示了这一生存真相。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两难伦理子女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两难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两难的选择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