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捕捉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014-04-29鲍伊丽
鲍伊丽
摘 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呢?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关注学生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反馈信息;教学效率;书面练习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输出信息、接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能从反馈信息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程序;而学生则能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捕捉教学反馈信息:
一、从学生的形态语言中捕捉反馈信息
形态语言泛指生物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外部表现,包括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人在悲伤时会流泪;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捧腹大笑;痛恨时咬牙切齿;惧怕时手足无措;虔诚时合掌低头等,这些表现都是形态语言。而这些形态语言如果能被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并通过内化与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相结合,相信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上到《看电视》时,学生会感到一种暖暖的爱围绕着自己,从而脸上会露出喜悦感;在学习《自己去吧》时,会流露出想要自己学习新本事的愿望;在学习《雪孩子》时,会因为失去雪孩子而悲伤,这就说明这些孩子的思维正紧跟着老师的教学而进行着。这个时候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一般来说,教学效率也比较高。反之,如果学生面对情绪激动的老师,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或者当老师讲到伤心之处,学生反而嘻嘻哈哈,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抓住这些信息,及时反思,调整课堂教学,而不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割开来,只顾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二、从学生的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质疑对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从学生的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一些教师会在备课时把课文中哪些地方要重点指导朗读,或者将难读的句子勾画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提问时也会依据自己的需要而问,但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通常没空顾及,失去了准确抓住学生反馈信息的机会,这样就无法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些往往就是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得不到好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的及时抓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燕子妈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我就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找出小燕子去看了几次?每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答案写成一张表格,然后进行比较。学生自主朗读后,分别找到了三次观察,再由组员提供线索,四人小组长把结果填进表格内,这样再去找为什么燕子妈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答案时就显得容易多了。这本来就是一篇自学课文,这样一来,少了教师的讲,多了学生的读和思考,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
一般来说,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最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信息是没能及时掌握的。并且能从练习中了解到学生本身的基础和目前的现状,从而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不足展开着重教学。
书面练习包括课内和课外的,只要教师认真检查,都能从这两种练习中获取信息,但是,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课外的练习,把这个当作是巩固和反馈的最佳方式,我认为,课内练习能更快地发现问题,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前我总是因为讲得太多而没时间在课堂上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许多问题因为我的疏忽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如教学“方”字时,虽然我进行了范写,再三强调要先写横折钩,再写撇,也让学生书空了,但有些学生还是错了。而这个问题是很难从课外练习中发现的,即使在写笔顺中写对了,我在后来的观察中还是发现学生有写错的现象。可能是第一次的接触这个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太深,而我又没有及时纠正,才会让学生屡次犯错。现在我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多练,并且自己及时下位巡查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反馈出来的意见再反馈给学生,课堂的练习做到课堂上解决,尽量避免过一两天才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样既能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纠正,对于一些后进生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加以辅导。
但是课外作业就不一样了,虽然教师也能从练习上获取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但由于反馈信息来得迟,就不如当堂获取信息效果来得好了。
四、从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取反馈信息
课外与学生进行交谈或詢问也是一个获取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这个时候教师就不需要再考虑教学任务能不能及时完成,可以任意选择几个不同程度的学生来交流。这样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大部分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觉得这节课学起来轻松快乐,那么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反之,教师就要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哪里还需要改进,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记得在上完《看电视》一课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尊敬长辈,而这个在作业中也体现出来了。可是课文中并不是只有晚辈对长辈的爱,还有奶奶对爸爸的爱,爸爸对妈妈的爱,这是一家人相互谅解,亲人之间的一种关爱。于是我又专门找了个机会,让他们找找课文中除了爸爸把电视让给奶奶看,表现了对奶奶的爱,还有谁让给了谁,表现了谁对谁的关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家人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
总之,只要我们细心抓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加以正确、及时的处理,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