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地方建筑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

2014-04-29吴培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生态建筑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态环境已遭到诸多破坏,生态建筑已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趋向,而生态学早已出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建筑中。本文从现代生态建筑学出发,首先介绍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和分类,然后探讨了传统地方建筑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建筑;生态建筑;影响

早在20世纪中期,生态建筑就已经被提出来,旨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而如今,随着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已经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态建筑作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在我国很多传统地方建筑中,有很多生态建筑所借鉴的地方。

1 生态建筑的概念

1.1 生态建筑的定义

生态环境是根据生态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与此同时,生态建筑还具有一下三个特点:第一,生态建筑的建材具有“4R”原则,即可更新(Renew)、可循环(Recycle)、可再用(Reuse)、减少能耗与污染(Reduce);第二,生态建筑尽量依附当地的自然资源;第三,生态建筑从设计开始,一直到运行对当地的人类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在2006年制定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将生态建筑的评估标准分为五大项,即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因此,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

1.2 生态建筑的分类

就建筑生态化的途径而言,生态建筑可分为绿色建筑、生物建筑和自治建筑三类。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以无公害为原则的建筑物;生物建筑是指利用纯天然资源建造的建筑物;自治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筑物。不管是哪一类,都紧紧和自然相联系。因此,生态建筑的意义就在于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自然环境的品质的改善。

2 传统地方建筑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启示

从提出生态建筑开始,很多人就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殊不知,生态建筑早就在我国很多传统地方建筑中有所体现。从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栏式房屋,西北地区的窑洞,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的,它对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启示。

2.1 选 址

我国自古以来,村落等聚集地的选址就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不难想象,具备这样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和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的。我们都知道,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方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

在现代城市设计和规划中往往将一座山包夷为平地,这样就很难选择到像传统建筑那样理想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吸取传统建筑中的精髓,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作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将传统的生态哲学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将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并适用自然环境以达到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2.2 取 材

传统建筑对于建材可以说是做到了物尽其用,人们根据不同地区所提供的建筑材料来选择,所以我国建筑材料是多样化的。然而,虽然建材的选择受到了区域的限制,但仍然遵循着气候、地区相适应的生态观。在北方,粘土较多,粘土砖就成了主要的建筑材料,同时,粘土墙也是北方居民冬天避寒的普遍建筑形式。而在南方地区,生产木材竹子,相对应的这些就成为了建筑房屋的首选材料。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像传统建筑一样就地取材,尽可能多的使用生态建材。生态建材的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容易回收循环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善利用,例如竹子具有强壮的纤维,其压缩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的2倍,因此,如果可以将竹子应用到现代建材中,将是非常环保的生态建材。

2.3 通风采光

在我国风水学上有“纳气”一说,要求调整气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达到阴阳平衡,可见,我国自古就重视室内空气流通。例如,岭南民居古村落中建筑中采用的梳式布局,村前村后的水塘、农田和树木形成低温空间,村内建筑群构成高温空间,村内外由于冷热温度差的作用形成冷热空气的交换,构成自然通风;南方名居中的天井,利用天井的烟囱效应,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此外,还有具有明显热压通风效果的老虎窗或较小的猫儿钻、广东的竹筒屋、岭南民居屋面上做气窗等等都是加强室内通风的典型。

如何创造一个明亮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在建造建筑物时不可忽略的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采光上,无论南方北方都有一个通性——坐北朝南。在北方的民居中,为了更好的让阳光照进屋内,靠朝南方向的大部分是隔扇门、支摘窗、幕墙等。在南方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利用在屋面上用几块明瓦代替传统的瓦片,也可以起到采光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风采光往往依赖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然而从我们对传统建筑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到,自然通风和采光足以满足室内通风采光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还可以营造自然健康的室内环境。因此,我们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可以从传统建筑中总结经验加以利用,达到最大化接近自然,利用自然。

2.4 保温隔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导致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因此,我国各地对于保温隔热有种不同的侧重点。在气候偏冷的北方地区,主要以保温为主,而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则侧重于隔热。在北方地区,建筑物的墙体一般较厚,开的窗户较小,以达到保温的作用。而在南方地区,一般建筑物的外墙以颜色鲜亮为主,利用反射隔热的办法,将热量反射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在我国寒冷地区,外墙材料可以考虑选择重质加夹心材料再加外保温材料,窗户选择双层真空玻璃窗,还可以设置门斗来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在夏季高温地区,可以在外墙上粉刷明艳鲜亮的颜色来装饰墙面,以到达反射隔热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来加强隔热效果,在有效降低环境辐射热的同时,还可以营造清新自然的环境。

2.5 能源利用

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土灶不仅仅是做饭的工具。在北方,土灶是冬天火炕的热源,通常,厨房位于整个房屋的正中间,为整个建筑物提供热量。在其他地区,火炕、火墙、火地等正是利用了房间内的有限面积,利用烟道将热量传给墙壁,再利用土的蓄热功能,将热量慢慢散发到房间中,为整个房屋的提供热量。

在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仍可以见到沼气池。这是将人和动物等粪便发酵为沼气,供室内燃燒和照明,很好的利用了资源。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往往是利用空调、暖气等进行取暖,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通过对中国的传统建筑能源利用的进一步理解,可以对现代建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地热系统、火墙等。现代建筑中的排污办法往往是利用自来水冲走污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所以在进行现代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建一个地下水集中系统,运用沼气技术,达到资源的重复利用。

3 结束语

我国传统建筑种类繁多、形态万千,存在于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在展示着它们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历代先人们的智慧。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也要考虑与生态系统共存。我们要从传统建筑中吸取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

[2]陈红;赵冉.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外建筑,2008,(09).

[3]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4]徐伟,石铁茅.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7).

作者简介:吴培(1981-),男,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生态建筑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屋顶绿化相关概念的辨析及生态建筑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