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2014-04-29张玉芝
张玉芝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1-01
激素已成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规药物,临床实践证的应用激素对减轻就和中毒症状,降低颅内压,防止粘连,减少后遗症等方面有肯定疗效,特别是鞘内注射激素的病例有显著疗效,激素在治疗结脑中应用时间较长,根据病情的轻重,开始地塞米松用量为0.15mg―0.25mg/kg/日ivgtt。而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这段时间大约3―4个月,易出现激素的并发症及副作用,应注意观察加强护理。
我们把激素在治疗结脑中的作用分为:治疗,减量,维持三个阶段,护士只有掌握三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1 治疗阶段:从开始治疗至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此阶段约2―3周。
1.1 临床特点:激素应用量较大,结核中毒症状迅速好转,可有食欲亢进,精神欣快,易兴奋,失眠等,类柯兴氏综合征的出现。
1.2 护理要点:
1.2.1 基础护理:适合于卧床,病室光线不要过强,限制钠盐的摄入,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1.2.2 对症护理:如欣快,失眠,兴奋应给予镇定剂,低血钾或脱钙,相应给氯化钾和钙片口服。
1.2.3 并发症的护理:如类柯兴氏综合征,在小儿长期服用激素易形成满月脸,导致颌下湿疹,局部应涂滑石粉,保护皮肤清洁,青年女性,多毛,胡须,向心性肥胖,病人感到苦恼,应做好解释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配合治疗。
1.2.4 原发病的护理:脑膜炎在应用激素后虽然症状改善,但其原发病尚未控制,易继发潜在感染,如肺炎口腔感染等,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配合医生早起应用抗生素,若口腔出现白色分泌物为霉菌所致,应做好口腔护理,局部涂制霉菌素,或用2%碳酸氢钠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尤其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通畅,定时翻身等可减少并发症。
1.2.5 药疗护理:在应用激素的同时,配合医生应用强力抗结核药物,尤其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雷米封采用大剂量顿服或静脉输液,可是脑脊液的浓度维持在1ug/ml以上达14小时。同时可联用PAS,RFP,PEA等三药应用。
1.2.6 鞘内给药护理:鞘内给药常采用地塞米松1―2mg加雷米封50―100mg/次,每周1―2次,在护理上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如疑有高颅压时可应用降颅压药物后再做腰穿,以防脑疝的发生。②严格无菌操作,以防蛛网膜炎。③慢性高颅压的病人可缓放脑水10―15ml/次,以达降颅压的目的。④术前取头高位,术后取头低位,便于注射后的药物达蛛网膜下腔。
2 减量阶段:由原剂量减至生理维持量(地塞米松10mg―1mg/日)此阶段约2―3个月。
2.1 临川特点:由于在治疗阶段激素的用量较大,时间较长,多数病人已形成典型的类柯兴氏综合征,大部分病人对激素已产生依赖,减量时可有食欲差,精神不振,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甚至出现反跳现象。
2.2 护理要点:
2.2.1 对症护理:如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应鼓励病人进食,同时应用滋补脾肾药。
2.2.2 减少反跳现象:发生反跳的原因多见于激素减量过大或剂量不准所致。地塞米松在5mg一下的剂量掌握一定要准确,应采用皮试管取药,另外应配合医生减量不宜过大避免出现反跳现象。
2.2.3 反跳护理:一旦出现反跳症状,如发热,头疼,呕吐,抽搐等表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切勿盲目诊断“反跳”而回加激素剂量。一旦出现激素反跳,应以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为主。
高热:①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病室安静。②物理降温:冷敷,酒精擦浴等。③药物降温:氯丙嗪,异丙嗪各25mg肌肉注射。④保持口腔清洁。⑤给予营养丰富,水分充足的饮食,每日测体温4次。
高颅压:可有头痛,呕吐等。①给予止痛和止吐药物。②采取头高足低位。③给予降颅压药物: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
抽搐:①针刺人中,合谷。②吸氧。③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④用开口器打开紧闭的牙齿,垫好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发上窒息及吸入性肺炎。⑥密切观察呼吸和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⑦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
以上对症处理无效,应考利回加激素量,待病情好转后,缓慢减量。
3 维持阶段:待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停用激素,此阶段约1―2周。
3.1 临床特点:此阶段激素已减至生理维持量一下,但部分病人病情尚未稳定,需要继续维持,经过临床观察此阶段易发生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
3.2 护理要点:此阶段重点防治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方法是配合医生将静脉给药改为相当剂量的强的松口服,便于给药在逐渐缓慢停药,停药后不應放松对病情的观察,个别病例出现肾上腺危象,及早发现肾上腺危象的征象,如呕吐,嗜睡,发热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治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