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业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担当

2014-04-29陈玉文邰山虎

新闻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担当传媒业

陈玉文 邰山虎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新闻信息传播,是促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传媒业(包括媒体、传媒科研、传媒教学、传媒管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媒,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强化意识,需要自身去努力、去担当,付诸实际行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 传媒业 担当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56个民族共同支撑着中国这一历史的天空。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祖国边疆地区,自治地方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多少年来,他们守卫、管理、建设着这一片疆土,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承负着巨大的责任。同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都离不开这些地方的每一寸土地,离不开这些地方的每一个人。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中原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赶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这是情之所然,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新闻信息传播是促动地方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传媒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媒,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强化意识,需要自身去努力、去担当,付诸实际行动。

一、媒体的担当

媒体,特别是党政机关所掌控的主流媒体,肩负着两大主要职能:宣传和新闻报道。党中央的精神,地方的各项政策、措施,国内外及当地的重大新闻、发展动态、典型经验等都得通过五大传媒(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地处偏远,相对闭塞,更需要获取资讯信息,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更好地进行改革、建设与发展。因而,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肩负使命,责任重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自治区、州盟、县旗),都应该贯彻执行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尽可能地设办少数民族语言媒体,或在汉语言媒体中开设有关当地和相邻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的专题、栏目,反映他们或有关他们的情况。这是因为:(一)少数民族生活在这片区域内,报道本土新闻离不开他们;(二)为当地所有的人民大众(包括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任何一方都不能忽略;(三)媒体需要多方面的受众,需要他们的关注和支持,这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与此同时,推介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护和传扬少数民族文化,是地区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少数民族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文化可以让媒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绚丽多姿。少数民族语言媒体(如民文报、民语广播电台电视台、民语新闻网)直接面对的是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族群,用该民族熟悉的、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传达中央和地方的精神,传递外区域他民族的信息,反映自身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这自不必说。就是汉语言媒体也应该对本区域少数民族的各种情况给予充分地报道,让没有专门语言媒体的其它少数民族读者(听众、观众)和不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受众(如许多年轻人)也能够有机会了解该地区各民族的人和事。而且,由于同一民族或同为少数民族的情感认同,视听趋动可能要更为强烈。更何况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间水乳交融,同一地域、近同的经济、(均使用汉语时)共同的语言以及相互借习生成的近同心理文化,使得各民族间的生产、生活、甚至关系情感、兴趣爱好都密切相联,故而在汉语言媒介中纳入少数民族新闻内容及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不仅不会削弱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还会扩大受众群体和影响范围,提升地域特色,形成特有的品牌和张力。

二、科研的担当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它的研究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闻专业在民族院校的陆续开设,少数民族新闻学才被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提到日程上来加以讨论。以白润生先生为首的一批新闻教育工作者和马树勋、白克信、蒙应等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教学和办报的同时,提出了“(少数)民族新闻”这一概念,并展开探讨研究,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学科理论已基本建立;全国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大多都设立了新闻传播院系、专业,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开始对该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各自牵头,分别开设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和“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每年各举办一次,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团队,甚至有很多非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媒体、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一阵营。但就目前来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由于起步晚、势力弱,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以及形成普遍的共识、受到各方的关注,尚需时日。

科研是对某一事物和课题内容的深层次探究和诠释,是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条件,没有科研、没有系统的研究,一门学科甚至是一项事业只能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很难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也一样,它从少数民族新闻出现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不管你注意没注意、在意不在意,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刻意去安排和运用,它早已成为我国新闻媒体的播报内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按照我党的民族政策和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关怀,已经尽可能地开办了少数民族语言媒介。而且在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媒体,也在大量报道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使用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这是政治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媒体无法回避的现实。既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运用着,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触及它、关注它、研究它?探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建设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学科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具体运用,不仅是为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建设与发展,丰富我国乃至世界新闻传播学科理论,同时也可为其它各民族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理论支撑。

在我国各新闻媒介、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由于汉民族、汉语言使用的人数居多,许多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居民较少的地区的人们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还不甚了解,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们又不善于用汉语言表述本民族语言媒介的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致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尽管在我国使用很广,但真正了解、熟知、研究和推广的人还是不多,造成科研意见相互交流上的滞塞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科研上的弱势。可喜可敬的是,现在不少非少数民族地区的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汉族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少数民族新聞传播(或文化传播),这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无疑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和一个巨大的支持。但由于缺乏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播的了解和对少数民族深层文化的完全领悟,好些问题还无法触及或研究不到位,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偏颇。应知道,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在行动!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科研人员的责任,更是从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责任。因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工作者有少数民族特有的心理基质、文化认同,有对少数民族自身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深层了解和体验,在总结、分析、概括、说明和论证等各方面有着更为贴切、更有权威的话语权和说服力。要想让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作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界的一员必须首当其冲,勇于担当,不光要用民族母语去研究、去著书立说,还应用大众公用语言去说明、去推广;不仅要依植民族自身的理论建设,还要广纳百川,主动去学习借鉴甚至敢于引入其他民族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我所用,改进、调整和重构本民族的新闻传播理论;不光要研究本民族的新闻传播,还应以之为基,拓展开来,研究整个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总之,应敞开胸襟,走出族门,和全国乃至世界民族新闻传播研究者一道,携手并进,共同探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规律,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三、教学的担当

教育教学主要承担着两大职责:一是把科研理论落地化,通过教学,施教于人(学生);二是培育下一代后继人才,为实践活动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新闻传播理论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它让该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尽可能地扩散、释解,运用于新闻传播院系的专业教授,为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实用人才,为新闻传播学科培育后继科研教育骨干力量。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由于起步晚,专业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再加上吸纳力(经济生活环境等)较弱,部分专业人才的转业流失,所以专业人才缺乏已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基层媒介,更是人才奇缺,成为制约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有限输送很难满足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亟待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输入。

基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少数民族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全国各专业院校(系)应该对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业给以更多的关注、更大的支持,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定向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专院校要尽可能地开设新闻传播专业,多招收学生,或走出校门,开班设点,多形式地为当地传媒业培养实用人才;少数民族语言新闻传播院系更是责无旁贷,应把为民族语媒培育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这是因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在传播新闻资讯,同时也在传播民族文化,保存、规范、传播和弘扬本民族的语言。

前面说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整体国富民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子;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荣辱兴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所以,对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知识人才的培养,要有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做奉献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多少年来,中华各民族生生相惜,水乳以沫,共同生活战斗在各民族的居住区域,各民族间相互交流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深厚的地域认同和情感基础。有了这一认同基础,我们可以不避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坦诚言事,坦诚相识,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拉近民族间的距离,培养民族间的感情,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各族各类人才提供精神和情感动力。

学校要“传道授业解惑”,要教授做人之道、传授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不能忽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少数民族院校,更要将其作为重要的授课内容。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少数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在讲授学習的过程中都自然会涉及到身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实例,甚至会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课程的选修或专业研究,那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就是这些课程的基础。培育出来的学生要到社会上工作,要到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媒工作,那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就是各项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必备。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就是包括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在内的民族学与新闻传播学的结合体。由此说来,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少数民族院校开设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课程,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就成为业之必须。

四、管理的担当

管理机构(如宣传部、民委、教育厅、新闻出版局等)和管理人员虽然不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业务的直接操作者,但它是制定政策、规定方向、提出要求、协调关系以及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的重要力量,没有他们的领导、支助与服务,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就很难施行。

少数民族的各项事业是我党民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国家和地方(自治区)政府对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业有着特殊的扶持和倾斜政策,这对于财力、物力、人力相对薄弱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机构,无疑具备了很好的条件,接下来就要看新闻传播机构如何进行运作。

作为传媒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强化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意识和认识。应知道,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不论是在落实民族政策、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维护地方稳定,还是开拓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眼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素质,促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目前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最急需的是信息和科技,可能软投资要比硬投资更加重要。有了这一意识,就应该在制定政策、措施上给以充分的关注和关照,在整体运作上进行有理有节的管理和调控,在实际工作中多给以引导、疏导和指导,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疏通增设传播渠道,在选题确定、报道要求上给以特别关注,对传播内容既要真实面对又要合理管控;支持立项、协调经费,扩大编制、稳定队伍,帮助合作、培育人才等,都需要管理部门倾情相助、鼎力支持。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貌似专业,实则为一项庞大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除本行业的悉心努力外,在硬件(基础设施、传播设备、人员配置)建设上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采录制作上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在软件(传播者、受众)的整体水平提高上,有赖于教育、文化普及以及其它宣传口的相应配合。而且,它也不是一指即变、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长时间地循序渐进、逐步施行。但是,既然明确了,就要去做、去实现;既然知道落后,就要加速去赶超。按习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责任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担当传媒业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
英语教师如何担当育人责任